走进知识和理论学习的春天
在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 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为什么?因为它揭示出一个道理:在知 识经济时代,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金钥匙。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 “终身学习”的观念,它几乎无可争议地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美国政府提出“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新加坡用学习指导政府管理,提出 “创建学习型政府”;日本用学习指导城市管理,提出把大阪建设成 “学习型城市”。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50^以上是学习型企业,美国排名前5的企业,80%是学习型企业,全世界排名前10的企业, 100%是学习型企业。学习才有力量,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我们党总把加强学习摆在重要地位,以此提高全党及领导干部驾驭局面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决定。近几年来,上海、大 连、天津、重庆、深圳等城市先后举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旗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将引领下一步的改革创新,中华民族正在为建设学习型社 会而努力奋斗,我们看到在世界东方这块历经五千年沧桑的中华大地上, 涌动着知识和理论学习的滚滚浪潮,迎来了知识和理论学习的春天。
知识是力量,是智慧。英国伟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早在300 多年前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只有知识才能 推动民族的奋起,实现民族的振兴,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用知识武装 起来,才能有所作为,成为共产主义者。世界上许多伟人,都具有深厚的知识根基,大多是学者型的领导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丘吉尔的介绍很有特点:“丘吉尔,英国作家、演说家、政治家”。一反常 规,没有把政治家放在第一位,而首先强调他是作家。当过两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许多著作,不但具有史学价 值,也具有文学价值。丘吉尔40岁学画,成为业余画家,可谓多才多艺。说起绘画,可以联想到不用颜色作画的另一位“画家”,那就是毛 泽东。他用诗笔作画,那意境恐怕是任何画家都难以替代的。“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的陕北高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谁 持彩练当空舞”的大柏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山,“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长征路,都是画家们难尽 其美的生动画卷。若说画梅花,谁能画出“梅花欢喜漫天雪”的意境, 谁又能画出“她在丛中笑”的欣慰?作为诗人,在千古首脑级的人物中是无人与毛泽东匹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伟人的境界,但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更好地做人做事,就需要多学点知识。当今世界已步入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已牵动世人,生产力中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和创新的含量空前增加。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还是一个人,都必须注重学习,通过学习拥有全面的市场经济知识,丰 富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前进的力量和智慧,才有开拓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理论是旗帜,是灵魂。理论感、理论兴趣、理论修养是革命导师十 分重视和强调的问题。1874年,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版序言的补充》中说:“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1866年,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又指出:“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 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 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级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相反,科学越是 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恩格斯如此欣 赏和高度评价德国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和理论兴趣,是因为他深知理论的 极端重要性。这种极端重要性也得到了诸多经典作家的肯定,得到了伟大革命实践的充分证实。就个人来讲,如果不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就不可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了自己世界观和政治信仰的确立。他说,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内的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这样通过学习和接受科学理论,而义无反顾地走上正确道路的。就一个政党来说,如果不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便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说:“没有 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 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理论上成熟的程度, 是政党政治上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如果 不尊重理论,不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走出盲目性的沼泽,不可 能有真正腾飞。马克思说得好:“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感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理论兴趣 是一种政治趣味,理论修养是政治修养的基础。有志于报效袓国、贡献人类的人,有志于超越自我、顶天立地的人,有志于颂世纪之歌,放世 纪之花的人,都应当养成浓厚的理论兴趣,潜心学习科学的理论。通过 加强理论修养,增加做人做事的深度和后劲,获取生存进步的契机和智 慧,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借调人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