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
《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郝安
向大家简要汇报《新湘评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就是关于这本刊物的几个主要年份节点。由此上朔90年,即1919年,毛主席在长沙创办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刊物,叫《湘江评论》。由此上朔60年,省委宣传部有个部刊叫《学习导报》。1958年改由省委主办,沿用了这个刊名。由此上朔50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创办《红旗》,同时各省市创办理论刊,这时省委认为刊名主要是理论和思想高度不够,决定改名,曾想直接改为《湘江评论》。是毛主席在1960年3月圈定并亲笔题写刊名《新湘评论》,半年后停刊。由此上朔30年,1977年复刊。1984年改为《学习导报》。由此上朔3年,2006年4月省委宣传部向省委呈送报告,
现在,就是我们的一些做法。从更名改版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在思考并实践,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和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我们究竟要办一本什么样的党刊,怎样才能将艰深化为通俗、将枯燥化为平易,解决理论研究和理论普及的问题,解决小学术和大众化的问题,解决理论武装和实际运用的问题,更好地去履行使命、担当责任、赢得读者,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动变化中一以贯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文化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真正使我们拿出来的东西物有所值。经过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思考,我们在省内外聘请了经济、政治、文化、版式顾问,站在高个子肩膀上办刊;我们以内容为王,凭内容取胜,常年联系一批有思想高度、有理论根底、真正讲政治的领导、专家为我们撰文、写稿;我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走到群众中间去,开门办刊,三顾甚至四顾茅庐,请方方面面的专家、大家、行家,请读者、作者、编者为我们把脉、点评、想主意、献计策、出高招----第一年刊物的风格特色就是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并形成的,第二年也是根据大家的意见又在内容、版式、栏目等方面作了调整、充实和完善,第三年也就是今年,通过集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调研,征求到30多份200多条2万多字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回来后经过综合归纳,消化吸收,又形成并确定了2009年《新湘评论》办刊大的原则、思路及指导思想。这样,更名改版的《新湘评论》脱胎换骨,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达到了预期目标,创造了一本具有湖南特色、具有全国意义的党刊版本,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的办刊思路、理念及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这样几句话: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致力于创造刊物的个性语言,以主流声音宣传群众、引导群众、鼓舞群众、动员群众,把我们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读者视角去阐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去讲述党中央、省委这个时期领导大家干的大事和广大群众想的大事,以及最大多数党员干部所关心的大事。在宣传阐释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湖湘文化。
具体来说,就是“六个”坚持:坚持一个宗旨,即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传达社情民意,倡导科学精神。坚持两句话的编辑方针,即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坚持刊物的三个定位,即党刊、湘刊、机关刊;党的喉舌、读者知音;国家水平、世界眼光。坚持在“新湘评论”四个字上下工夫,即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湘”字上出特色,在“评”在上下气力,在“论”字上求深度。坚持五个努力方向,即不断创新思路、丰富内容、改进文风,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六个流程,即内容终审、文字终校、标题终评、版式终排、印刷终检、投递终查,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把关。
坚持用严谨的做书理念来办刊物,刊物形象包括版式风格、编排特色、页面骨骼、用字管理、双色印刷、开本纸张追求简约美,注重整体性,体现秩序感。
未来,也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归总来说,就是不断打造和提升《新湘评论》作为省委机关刊的核心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沉下心来,坚定不移,做稳做长,做大做强,努力办出一份全国最好的地方党刊。具体来说,就是加大党刊的推广使用力度,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指示;在刊号资源还很紧张的情况下,走出第一步,从明年起,出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进一步改造升级,做大“新湘在线”网站;湖南期刊这篇文章其实一样篇幅很大,意义很大,潜力很大,效益很大,值得大做,值得深挖,值得作为一个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予以重点开发。要真正找准我省期刊业做稳做长、做大做强的着力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做好发展规划,研究政策扶持,改善发展环境,实现重大突破。新湘评论应该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大做强湖南期刊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摄影 王登)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