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中国应迎难而上加大在缅投资

作者:丹·斯坦博克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2日 04时12分34秒 编辑:redcloud

上月底缅甸莱比塘矿场发生的暴力事件表明,一些中国投资者在缅甸备受争议。示威者要求莱比塘铜矿项目停工,担忧污染、强迫搬迁、工资收入不公平等等。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表示,反对党试图从当地居民的情绪中获益。

一方面,中国依然是缅甸最大的投资者,并被广泛视作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另一方面,缅甸政府正试图重新定位中国资本的角色,从西方投资的涌入中获益。密松大坝于2010年被叫停便是一例。批评人士称,该项目发电量的90%将输送到中国;而支持者则表示,该项目的终结令缅甸损失36亿美元。总值达200亿美元的皎漂-昆明铁路项目搁浅则是另外一例。尽管该决定据称是“根据公众需求而做出”,但它更多是出于商业考量。

目前,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和全国民主联盟都面对着不稳定的局面。反对派的昂山素季正在与禁止自己参选总统的宪法措施作斗争,而总统吴登盛将在2015年任期结束后下台。面对这些现实,在缅甸做生意将面临经济上的困难,甚至在大选之前还会面临政治上的困境。中国投资者应该怎么办呢?

扩大合作。在缅甸,这意味着在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比重高。但最近的外来直接投资数据显示,中国公司也在进入制造业、农业、金融和其他领域。除了政府机构,中国公司应尝试与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外国财团发展积极关系。

要对当地环境保持敏感。过去许多中国公司只注重增长、效率和生产率。现在它们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对当地状况保持敏感。这些经验和教训在其他市场同样宝贵。

与整个缅甸社会加大合作。在缅甸,中国通常被视作是军方的合作伙伴。这一印象与改革之前的缅中合作有关系。改变这种旧有观念的最好办法就是,逐步扩大与缅甸经济、政治各阶层的联系。

亚洲梦的经验。与大多数投资者不同,中国与缅甸有着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两国都曾遭遇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曾被国际社会孤立,也都从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中汲取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对缅甸政府、公司、中小企业、国际外交以及军方都有裨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反腐败行动可为走向法治的缅甸带来宝贵经验。

从现实来看,中国投资者应预料到,在大选结束前,将继续面临冲突和矛盾。在政治尘埃落定后,环境将可能变得更稳定。中国投资者要为选举后的缅甸做好准备。缅甸在发展时期遭遇的困难将是痛苦的。但真正的友谊要在美好时光,尤其是艰难时刻中经受考验。▲(作者是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主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