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欧盟还在犹豫啥

作者:王义桅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9日 11时21分35秒 编辑:redcloud

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今日登场,看点颇多。中国政府近年来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欧盟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新任欧盟领导人容克去年底也提出一份旨在重振欧盟经济的欧盟投资计划——容克计划。中欧发展战略如何对接?欧方如何回应“四大伙伴”倡议?这些都值得关注。

一年多来,尽管并不反对,但欧方并未正面积极回应中方“四大伙伴”及“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到底犹豫什么呢?

“在欧洲就两类国家,一类是小国,另一类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小国的国家”。 第十届布拉斯迪拉伐全球安全论坛(GLOBSEC 2015)上空再次回荡欧洲人的自嘲。捷克总理对着提出这一说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说:“面对中国这样比欧洲面积都要大、人口都要多的巨型国家崛起,德国就显得小了,人口甚至不及中国共产党党员多”。

戴高乐曾说过,“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悠久的国度”。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欧洲人倍感失落与焦虑。因此,中方提出的四大伙伴关系,欧方存在一些犹豫就不难理解了:就“和平伙伴”来说——欧洲多从安全而非和平看,22个欧盟国家也是北约成员国,“Hybrid”(复合性)成为欧洲安全挑战关键词——从乌克兰危机、地中海移民到“伊斯兰国”挑战不一而足,与中国新安全观存在差异;至于“改革伙伴”——欧洲人认为,危机倒逼欧洲一体化与中国开放倒逼改革还不是一回事;至于“文明伙伴”——“欧洲人听到‘文明’一词,首先想到昨日辉煌,与帝国兴衰相连,因而不舒服”。欧盟智库“欧洲之友”中国问题专家莎达日前对到访的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代表团坦言。对这些我们都应有所考虑。

就拿中欧如何通过“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来说,就知道中欧关系要做到知行合一显然并不容易。

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总体上充满好奇和疑虑。大凡对中国友好的,都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大凡对中国不那么友好的,有怀疑也正常。总的看,一些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有两大期待,一符合我利益——帮助欧洲企业公平竞争进入中国市场和“一带一路”项目,二符合我价值观——人权、民主、法治。说白了,就是借助“一带一路”提自己要求。

这就提醒我们,即便欧方领导人表态愿意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利益与标准的融合至关重要。此外,欧洲是多层治理产物。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要多层沟通,既要跟欧盟机构接触,也要跟欧盟国家接触;既要跟中央政府接触,也要跟地方政府接触;既要跟精英接触,也要跟民间接触;既要跟企业接触,也跟行业接触,重视行会、商会作用。时下,各地、各行业积极与欧方接触,寻找“一带一路”与欧方对接商机,精神可嘉,但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筹,也可能带来新的麻烦。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