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不能流于形式
村务公开是推行村级民主监督和管理的基础,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设立村务公示栏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地了解本村的“家底”,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从而更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然而,从调研走访的情况看,许多村在村务公开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村务公开栏虽写了些内容,但都是做些表面文章,公示内容避重就轻,尽管公开栏的样式更漂亮了,内容也更“丰富”了,但其作用还不如过去村里的黑板报。有的公示内容倒是很详细,但是字体小之又小,老百姓隔着橱窗玻璃看都看不清。有的甚至把村务公开栏搬到了村办公室、会议室,名为公开栏,主观上压根不愿公开。有的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时,既不结合本地实际,又不认真研究政策要点,整版整版地一股脑儿全贴上去,结果往往是看得懂的不需要,享受政策的老百姓不愿意看,也看不明白。诸如此类的村务公开,不仅不会成为群众满意的“明白栏”,反而拉开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成为“添堵栏”。
一些村务公开栏之所以成了“摆设”,究其根源,还是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不高、本领不强,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规范村务公开栏,看似小事,实则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桩大事。
设置村务公开栏,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要真正让老百姓想去看、能看懂、可监督。具体操作上,关键是做到“简”“要”“实”。“简”,就是公示内容要简明,重点突出村级财务、村级项目、村级社会保障对象、党的相关惠民政策和办事人员信息等内容;“要”,就是立足农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实际,帮助大家拎出要点,让百姓能够一目了然;“实”,就是要实实在在,列出“干货”,不搞空架子,让老百姓在了解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参与村级建设发展中真正得实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