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的大学西迁
1956年,作为东南翘楚的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这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自此,交通大学在黄土地上永久地扎下根来,为西部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而在更早的1930年代,中国的大学还经历过一场西迁。那一场西迁,被认为有“保全国家元气”之目的。而在那一场西迁中,中国的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
两场西迁,目的不同,但规模一样宏大,意义同样深远,都是一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强烈释放。
那些炮火连天中的西迁壮举也让今天的我们震撼、感怀——
西南联合大学 “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 1936年6月1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于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新中国建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防大学。
西北联合大学 “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所院校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随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撤销西北联合大学,成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五所独立院校。
中山大学 1938年10月,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澂江。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澂江迁往广东省北部的乐昌县坪石镇。1945年1月,中山大学不得不再次迁校,学校一分为三,分别迁往粤东梅县、连县、仁化。同年8月,中山大学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现为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1938年到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
厦门大学 1937年12月至1945年7月,厦门大学内迁福建省西部的长汀。长汀八年,厦门大学“弦歌不辍”,被誉为“东南最优之学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方之强”。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