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漠视无谓的话题
我们参与无谓的话题,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没什么像样的产出。
《世说新语》讲过割席断交的故事,说管宁和华歆一块读书,门外有高官华车通过。管宁不管,照样看书,华歆把书一扔跑出去看。管宁说,你不再是我朋友了。
故事主要是劝诫不要贪慕荣华富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还表达了对待无聊和浮华的事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管宁是藐视不理,华歆是趋之若鹜。
就拿当前的舆论场来说,就存在不少无聊无谓的话题。别看无聊,经常形成现象级的话题旋涡,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进来,一起制造出一场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舆论盛宴。
比如,前不久有公号抛出一篇爆款文章,说什么你的同龄人把你抛弃了,就因为人家在你这个年纪就挣了大钱。批驳者大有人在,在此就不多踩一脚了。可尘埃落定再看这件事,就好像有人在闹市中摔碎了一个啤酒瓶,引得哗然。大家热闹一番之后,打扫干净,各自散场。好似热烘烘一片,实则冷清清一场。
类似这样的渲染焦虑、制造不安、贩卖毒鸡汤的文章,打开手机,并不少见。有时候看着看着、讨论讨论,小半天过去了。如果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倒也无妨,可要是长期浸淫于此,无异于吸食精神鸦片,好像吸收了不少观点,仔细咂摸咂摸,又好像啥也没获得。你也没收获,我也没收获,却共同成就了人家的收获。
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注意力是可以变现的资源。我们参与无谓的话题,不经意间可能就汇聚成为人家的流量。你要是提供了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成为流量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可如果大家的关注中心是无价值的东西,连鸡汤鸡肋都不如,那就太不划算了。往小里说,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往大里说,不利于社会不良情绪的疏导,甚至会撕裂社会情绪,不可不察。
应对之道也简单,漠视、无视、蔑视。任凭你跳脚喊叫,我自岿然不动,躲得远远的,钱场、人场都不捧。而对于无谓话题制造者、传播渠道来说,也应该看到,吃相难看虽不违法,但终究于自身形象不利,谁愿意顶着“焦虑贩卖者”的标签呢?恶名一旦树立,人家见了都绕着走,再想收割流量可就难了。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