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高放教授千古!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重要奠基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社会主义学家、国际共运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运史教研室副主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研究所所长,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第一副会长高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30日13点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兹定于2018年6月3日(星期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东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下列地点安排班车:
1、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东南侧电子显示屏,6月3日上午8:30发车;
2、世纪城时雨园东门,6月3日上午8:50发车;
3、张自忠路3号老校区院内门口,6月3日上午8:30发车。
凡有关团体和个人致唁电、唁函,敬献花圈者,请与高放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高放同志治丧委员会
2018年5月30日
高放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 任:靳 诺 刘 伟
副主任:张建明 王利明 刘元春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立庆 陈岳 翟东升 杜鹏 方长平 韩东晖 贺耀敏 洪大用
黄大慧 金灿荣 李景治 刘凤良 龙永红 牛彤 蒲国良 齐鹏飞
王大广 吴付来 吴晓球 严金明 杨光斌 郑水泉
治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光斌 牛 彤
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联系人:李佳伟 010-62511350,13581510166 许征 010-62511350,18310837077
传 真:010-62511350
邮 箱:sis@ruc.edu.cn
办公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 815
(二)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
电 话:010-62511083
高放同志生平介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重要奠基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社会主义学家、国际共运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运史教研室副主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研究所所长,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第一副会长高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30日13点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高放,汉族,1927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名高元浤,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高放。高放同志1944年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在积极参加学生民主运动中接受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任支部书记。1948年1月奔赴晋冀鲁豫解放区,进入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7月,被选拔为研究生,攻读马列主义理论。1949年3月随华北大学迁入北平,调为华北大学二部学习助理员。同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8月,调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1963年被任命为马列主义政治系资料室主任,同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晋升为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期间,1973-1978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高放同志回人大工作。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0年被评为全校先进工作者,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国际政治系国际共运史教研室副主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1981年由国务院批准聘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共运史博士点。1983年被聘为教授,是当时全国国际共运史专业的第一个教授。1985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并当选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1987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校教师学衔委员会、吴玉章奖金基金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会和书报资料中心顾问。1988年当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第一副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校优秀研究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证书和金质奖章;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荣誉一级教授;名列《中国名人录》《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世界五千名人录》等多部辞书。
高放同志是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放同志作为统修定稿人主持编写了我国学者集体创作的第一部国际共运史教材,是我国第一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料汇编(13本200多万字)的编选负责人。1979年和1984年两次受教育部委托主持编写了《国际共运史教学大纲》,1988年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1993年主持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2017年独立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基本问题研究》。1982年出版专著《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85-1986年先后主编两本国际共运史教程及《社会主义思想史》(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1989年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后改名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1990年主编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该教材已修订至第六版)。高放同志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和发展以及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毕生心血。
高放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共运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家、社会主义学家。他知识渊博,造诣精深,治学严谨,成果卓著。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等领域问题的研究,以勤勉的治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学术观点、丰富的学术思想,在学术理论界享有极高声誉。 1993年以来,先后有6家出版社出版了9卷本《高放文集》,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纵览世界风云》《高放政治学论萃》《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苏联兴亡通鉴》等。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从他改革开放以后发表的近500万字文稿中精选出版《高放自选集》。改革开放以来,高放同志主编、合编、合译、合著、专著共50多部,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思想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
高放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高放同志讲授过苏联共产党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毕生使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他长期担任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顾问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顾问等职,曾受命主编《国际共运》杂志,同时担任全国党政军民四个系统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党校的兼职教授或讲座教授,讲学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香港地区,团结和凝聚全国高校的老中青学者,推动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学和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高放同志一贯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时俱进的品格,他敢言直言,追求真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改革开放之后,高放同志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勇于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和见解。他以一介学者之身,极力倡导科学研究应当咨政育人,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积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奔走呼号。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传道之外,他还应邀参加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纪委研究室、中联部、统战部、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军事科学院、全国人大研究室等单位召开的座谈会和研讨会,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放同志时刻关心学院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从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高放同志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积极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积极参与者。高放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高放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春风化雨,潜心育人,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大损失。斯人已逝,长歌当哭。高放教授的崇高品格和卓越贡献,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高放教授千古!
(转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唁 电
高放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社会主义学家、国际共运史学家高放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感到十分悲痛。
高放老师生前是《新湘评论》办刊顾问和特约作者,多年来尽心竭力给党刊办刊和发展诸多指导。我们崇敬并深切缅怀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大家风范,谨对高放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亲属表示诚挚慰问。
高放教授千古!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
2018年5月31日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