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湖南军工:全省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作者:黄东红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04时26分15秒 编辑:redcloud

 

  湖南是军工大省,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军工在废墟中起步、在艰难困苦中探索前行、在经济变革的浪潮中转型发展,一代又一代湖南军工人怀着强军报国的崇高理想和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勠力同心、忘我奉献,创造了湖南军工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核原料;研制驻港、驻澳部队列装;圆满完成建国五十周年、六十周年阅兵武器装备保障,以及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亚丁湾护航等重大工程关键配套件的科研生产任务;在保障国产首艘航母和首艘万吨级驱逐舰成功下水,建军90周年朱日和军演,国产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等“主战场”,都有湖南军工的身影。

在废墟中艰难起步

 

  湖南兵器的历史起源可远溯至商周时期,进入近现代,骆秉章任湖南巡抚,他督办军务、治军平乱,于1852年在长沙开设火药局,开启了湖南热兵器制造。后经清末、民国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三个时期,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湖南的军事工业或建或毁,依时局变迁而跌宕,辗转迁徙以延续,但总体上日益萧条。到1938年时,因抗日前线急需枪弹,国民党兵工署遂在湖南株洲建立临时厂房,安装机器,生产枪弹。当年4月,又决定将株洲兵工厂的制造枪弹机器运往重庆,筹建第25工厂。株洲兵工厂的残余部分,后建制为兵工署第11兵工厂。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湖南军工仅存株洲兵工厂及辰溪分厂,几幢残房陋壁,数百台锈旧设备,以及千余名职工。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军工开始了新布局。在对原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兵工厂进行改组、调迁、合并及补充的基础上,相继新组建了一系列大型军工厂。其中原株洲兵工厂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局株洲二八二厂(代号282厂)。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指示,将282厂迁至湘潭,后发展为江南机器厂。留下部分人员和设备,在原址基础上改建为航空发动机厂,定名为国营第三三一厂(代号331厂),渐渐使湖南在兵器和航空工业领域成为当时全国较有影响的地区之一。但那时的条件极其艰苦,厂房都是建在废墟上,设备也粗陋不堪。因为保密的需要,当时的军工厂、军工任务多使用代号,第一代军工人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鲜为人知,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所做过的工作。但靠着“吃得苦、霸得蛮、敢为人先”的精神,湖南军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54年,由湖南军工自主制造的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1955年,全国第一支铀矿地质队在长沙成立,历经3年多的艰辛,跋涉三湘四水,在湖南境内发现了丰富的铀矿资源。1958年,湖南率先兴建起我国最早3座铀矿山中的2座。经过4年不懈努力,1962年9月,衡阳铀水冶厂提炼出合格的核原料,填补了我国核工业铀原料生产的空白,谱写了我国核工业铀水冶纯化从无到有的新篇章,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原料,标志着湖南军工由一般常规武器生产进入到尖端武器装备领域。

 

在困苦中探索前行

 

  1964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我国东南沿海发动攻势、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开展起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贯穿3个五年计划,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2052.68亿元巨资,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数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北斗船载型用户机应用于岳阳水务局管理系统

 

  在此期间,湖南建设了多个大三线(部属)军工项目和小三线(省属)军工项目,还建设了6个民用工业项目,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湖南区域内70多个军工企事业单位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以工业重镇为中心,倚山临水,辐射整个三湘大地的新的湖南军工雏形。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职工13万多人,形成了从研究、设计、制造到维修维护服务的完整体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指导方针,湖南军工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与改革。一方面,对军工企业布局和军工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得湖南军工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响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湖南军工成功研制了多个系列多个型号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陆、海、空、二炮部队及其他各技术兵种提供了多种常规和尖端的武器装备。技术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先后完成科研项目20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00多项。另一方面,为实现军民结合、以民养军,在保持军工生产的同时,一批面向民用市场、军技民用的企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尖端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民生领域转化,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更好地惠及民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00年,由湖南军工企业开发的民用产品达4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涉及到能源、交通、通讯、轻工、化工、医药、材料、冶金等多个领域,其中5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80多种产品可替代进口,向民用部门转移军工技术300多项;同3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100多种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制生产了汽车、工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新能源装备、民爆器材等一大批支柱产品,其中282厂生产的奥拓汽车、331厂生产的南方雅马哈摩托车、861厂生产的白云冰箱、湘华机械厂生产的松鹤牌自行车等,在三湘大地家喻户晓。

 

在转型中飞跃发展

 

  进入新世纪,湖南军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打破行业、系统藩篱,依托全省经济科技力量推进军工自主创新,吸引民用资源参与军工重组,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切实加快了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湖南军工开始飞跃式发展。用湖南老军工的话说:“这一时期湖南军工争取到的国家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职工实惠最多。”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军工投资是“八五”“九五”投资总额的3倍多。从2004年到2009年,湖南军工共承担重点科研任务500多项,其中获部以上科技成果奖85项。2008年,全省军工经济总量已是2003年的3.87倍,增幅每年在两位数以上,利润总额突破10亿元。民品产值占比达到全行业总产值的70%左右。到2009年,湖南军工已在中小航空发动机、履带式车辆、燃气轮机、飞机起落架、低空飞行器、卫星通信、核勘探、核矿冶及核电材料、动力传动、航空制动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研制能力。高新装备科研生产、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均取得新突破。

 

  到“十二五”末,全省共有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141个,职工总数20多万人,归口管理民爆生产企业4家、民爆经营企业19家、民用船舶企业96家。

 

歼10-1

 

  2016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湖南军工主要单位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11位。到2017年底,全省共有涉军企事业单位176个,形成了以核、航空、航天、特种装备制造、船舶、民爆与化工等6个主导产业为骨干,以新能源、新材料、军工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为先导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长沙中电软件园、株洲航空产业园、湘潭经开区、岳阳城陵矶新港区、衡阳白沙绿岛产业园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正快马加鞭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军工非常重视,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于2017年1月22日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湖南军工趁势而上、率先行动,2017年6月18日,9家军工央企领导齐聚长沙,出席湖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签下35个大单,总投资211亿元。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在推进会上表示,作为军工大省,湖南正在进一步推动军工企业融入地方经济圈、地方企业融入军工产业链,着力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

 

江麓塔机,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曾获国家建机行业唯一金奖

  

  (作者系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