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姚守拙:守住什么
[人物档案]
姚守拙院士是国际化学界知名的科学家,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现为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兼任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主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姚守拙院士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在发展交叉学科并应用于新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而富有成效的研究。他创立了压电液相振荡的系统理论,并与他的博士生周铁安等在学术界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压电液相振荡性能定量关系公式,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姚——周公式”。他发展了多种微/痕量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成功研制了国外文献报道研究失败的磺胺类药物电极和抗菌类药物电极。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生基金、“八五”重大科研项目、“九五”重点项目等13个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4部。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湖南省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是湖南大学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清瘦的脸庞,高挑的鼻梁,厚厚的眼镜片后面,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凡是见过姚守拙院士的人,都会被他的儒雅气质所折服,而凡是听过他故事的人,又都会被他的一身正气、爱国爱民的精神所感动。
一袭青衫,儒雅清癯,抱朴守拙,此乃姚守拙。
守住报国志
1936年姚守拙出生于上海松江县。祖父被日本人杀害的惨痛是他一辈子负在身上的棘条,时刻抽打锤炼着他坚强的脊梁。家仇国恨使他幼小的心灵深深扎下了立志报国的宏愿。
学生时代的姚守拙早早地显露出在学习上的天分,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54年姚守拙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学习,两年后,苏联向中国留学生开放保密专业,姚守拙再度选拔学习放射化学专业。在留苏做毕业论文期间,他提出的“铀与钼等伴存元素的快速分离工艺”被应用于该国核反应堆燃料处理工程中。留学期间他的必修课程成绩全部优良,选修了数学系、物理系课程。会英、德、法、日语,匈牙利语、捷克语也达到了能看能译的水平。60年代初期他就译过上述七种语言的1000多条化学文摘。
提起留学生涯,姚守拙无不感慨地说,我的一切属于培养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牢牢地记得周总理曾经给他们留学生算过的一笔账:国家培养一个留学生,需要45个农民1年的劳动,他说5年半的留学生活,就欠下了240多个农民1年的劳动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但其中包含着一位科学家复杂的情愫。这也是他身处逆境,矢志不移的力量源泉。
50年代末姚守拙留苏归来,一心报效祖国。“文革”中,他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投入监狱10年之久。但他的报国之志丝毫不减,身陷囹圄居然能够奇迹般地试制成功钠硫电池和无氰有色金属快速分析,当时都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他还建立了关于催化释放反应的新机理,纠正了国外权威学者的理论错误。1980年姚守拙回到湖南大学任教,十年磨难使他除疾病缠身以外一无所有,他却说:“我有了更加宝贵的一切,有了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回校以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耽误了十余年,各方面差距拉大了,如果走单一学科发展的方向是很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的。他发挥懂多种外语的优势,广泛查找文献,决心走交叉学科发展的方向,在一间4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带领学生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走自己的路”,这是姚守拙从事科技探索的座右铭。他抓住现代分析化学已走出经典化学分析的范畴,与其它学科交汇渗透,形成新的分支学科的特点,在新型化学传感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拓创新和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他开辟了压电液相振荡化学传感新领域,成为80年代该领域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先驱者之一,其研究工作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将电分析化学与药学、医学、理论化学结合,率先开展了药物电极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变价态离子电极理论,发展了能斯脱倍增效应理论,同时在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中草药现代化研究方面也有显著成绩。国内外同行称姚守拙的成果为“先驱、开拓性研究工作”,并公认中国科学家对药物电极理论与应用研究作出了具大贡献。
姚守拙一向研究化学与生物传感,年过花甲又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中草药标准品与工艺研究,这是科技部的“九五”攻关项目。到日本参加国际中草药会议回来,他经常对课题组成员说:“日本人把中草药称作‘植物药’,我在特邀报告中一直坚持叫‘中草药’,因为中国是发源地呀。可是,现在日本占了世界中草药市场80%的份额,我们只占了3%!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
有一天,他的助手参加国际会议回来后去看望他,他说:“大好时光不抓紧工作,来看我干什么?”接着他激动地说:“中国出了一些‘汉奸’,把许多中药资源廉价卖给了外国。出卖国家利益不是汉奸吗?”他越说越生气,气得发怒,在场的人从他的气愤中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爱国激情。
姚守拙几次对他自己培养的陈博士说:“我们添置仪器设备花了一二百万,只要我死时你来说,姚老师,我们的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提高了0.1%,我死也瞑目了。”陈教授感慨万端地说,这0.1%厉害呀,逼得我丝毫不敢放松。姚守拙的爱国志已成为他们这个群体的共同灵魂。他培养的出国留学生,回国率比全国平均数高出30个百分点。
守住育人职
姚守拙身兼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两个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几十个分析化学博士、硕士。在教学中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对学生影响至深。
他自己克勤克俭,帮助学生却极慷慨大方,两者的巨大反差正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湖南大学研究生余炳生患肺结核、三叉神经痛,他多次亲自去看望,还凑足3000元委托何凤姣博士送去。湖南师大一个尚未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得了肝炎,他得知,马上送去3000元要他好好养病,病好了再上学。
一个从外地考来湖大的研究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是作风不踏实,畏难情绪重,姚老师跟他谈过多次,效果不明显。有一次姚老师住院,这个学生送论文给他看,他不顾自己身体有病,认真地审阅论文,并留学生住下来。他看一遍学生改一遍,整整三天三夜,姚老师看了三遍,学生修改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姚老师在住院期间的工作态度深深地震撼了这个学生的心灵,从此以后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论文完成得非常出色。毕业后他给姚老师来信说:“医院的三个晚上,对我一生中教育最大。今后不论在哪里,恩师正直而高尚的品格,严格认真的学者风度都是我人生的榜样。”无情未必真豪杰,学生们领教了老师的严,更体会到了老师的慈和善。
姚守拙老师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他培养了众多的研究生。培养学生他主要抓三方面的工作,即“做人的品质、学术风气和工作作风”。博士研究生魏万之是文化大革命前的高中生,34岁报考姚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先后从师6年,完成博士学位。魏万之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众多研究生的老大哥,读研究生期间家有老母80多岁,下有读书的小孩子,爱人又不在一个单位工作,困难很多,姚老师对这个“排头兵”要求很严,既大胆放手让他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又给他压重担,鼓励他边做论文,边承担开新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六年的磨炼,他不仅论文完成出色,教学效果还特别好,被破格晋升正教授,还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学校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姚守拙老师培养的学生中已有7位晋升教授,3位成为博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姚院士不仅以自己的道德人格“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而且也自觉有意识地在授业中传道、在教书中育德。他经常给学生算账:培养一个学生国家要花多少钱,相当于农民多少劳动,要珍惜人民的血汗钱。为杜绝论文作假,他要查学生的原始记录、原始数据,一个个查,一个个对。他教导学生要对得起自己的道德良心,自己要把握好自己;他还很善于用眼前的实例,进行直观的德育。
学生陈波记忆犹新:上第一堂课时,姚教授请学生们起立,排队走到课堂外的走廊上站好,他指着白粉墙上的黑脚印,问大家有什么感受?他痛心地说:“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果都这样,那怎么得了!”学生罗旭彪也记得:上第一堂课时,姚教授带来几包教材。教材打开后,打包的纸被扔在地上。有同学主动把废纸捡起来,姚教授即加以赞扬,告诉大家道德养成要从小事做起。看到本科生宿舍太脏,他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前去打扫。看到别的任课老师在收拾教室,他就教导学生要帮助老师收拾,他也亲自帮助整理教室。学生搭乘他的专车到目的地要下车了,他会问道:“你还应当说句什么话?”学生们说:姚老师处处都在教我们怎样做人,他是教学的模范,也是道德的模范。
守住爱民情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湖南大学的很多老人都记得这样一幕,姚守拙在文革时被宣布逮捕的群众大会上唱起了国际歌。文化大革命中打成“黑鬼”挂大牌子,游街,很多人都低着头,唯独姚守拙从来不低头,不讲违心的话,每天将“黑鬼”的大牌子挂在胸前端端正正,干劳动从不偷懒,吃好、睡好、锻炼好身体。如今姚守拙院士地位变了,仍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坦荡做人,认真做事”。
前几年化工系一位老师因重病住院,星期天住院费用完了,医院停药,学校拿不到钱交医院,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亲自带3000元钱和营养品送到医院解燃眉之急。这位老师去世以后,他又多次找有关部门协商,帮助解决他小孩的工作问题。
有一年初冬,姚院士收到一封来自永顺县一位教师的信,信中诉说他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领工资不到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最近又取消了工资,他几次走几十里山路到县教育局去问,也没一个明确答复,家庭十分困难。当夜姚院士就与省里有关领导联系,请他们将信转到自治州有关部门解决,随后姚院士又亲自给这位老师回信,信中另附上10元钱邮票,告诉他问题若未解决再来信。
姚守拙院士1986年加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现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常委、湖南省委主任委员,曾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多年来他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议案,建议制定“教育投入法”,呼吁通过立法保证投入以推动教育的发展。此后几次人大会上都有这样的议案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启动“211”工程建设,近几年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的《建议制定反行业垄断法》议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刊载了内容摘要,为我国《反行业垄断法》的出台起到了推动作用。每次全国人大会上他都提出议案,按照人大会的有关规定必须30名人大代表签名才能成为议案,姚院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投入法议案”,就议案内容反复征求有关人大代表的意见,最后到每间人大代表住房去请代表看议案,签名,经过他近一个星期的扎实工作,最后联络到湖南、四川两省共137名代表签名,成为那次人大会上代表签名最多的议案之一。
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姚院士在大会开幕的第一天提交了《国家行政机构改革与人员分流该动真格》的提案,呼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改组、精简,实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分流,让一部分有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才能的政府相关人员带职分流,充实到企业和基层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他的这个提案与此后不久国务院宣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不谋而合,表明姚院士在参政议政方面的水平和预见性。近20年来姚院士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他始终保持谦虚、平易近人的好作风,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亲民爱民,一往情深。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