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新农村 新举措 新创造 新发展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8日 11时43分41秒 编辑:redcloud

山路十八弯

 

十八湾人筑路纪事

向春秀 尚顺宁 周泽平 彭业忠 杨建军 陈 勇

峰回路转十八湾

 

    十八湾村位于海拔700多米高的腊尔山台地。原名天星寨,喻其山之高,离天之近,手可摘星。未修公路前,村民只能靠着牯牛坡山梁上崎岖陡峭的山路与外界交通,因其路“大弯十八个,小弯九十九”而又得名十八湾。

    牯牛坡长达十里,陡且险。往返一趟得五六个小时。十八湾人尝够了没有公路的苦。

    春耕大忙时节,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都要从山下挑上去。一包化肥,清早下山买,中午抓紧往家赶,傍晚摸黑时才能进屋。养了一头肥猪想变成钱,要4个人抬下山,稍不留神,一失脚便会跌下百米悬崖。即使号称最能爬山的湘西黄牛也常常摔死,村主任麻先忠提起就摇头,“光我家就跌死过4头牛”。

    发展产业?种得出,运不出,豆腐都盘成了肉价钱!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638元,大部分人家是贫困户。

    最让乡亲们发愁的是,不通路,尽管人不懒、不呆,村里的经济就是发展不起来。村里的姑娘一心想着嫁下山,村里的后生虽然个个标致勤快,打光棍的却不少。有的后生无奈之下,只好跑到外村做了上门郎。外村的人奚落十八湾是“穷山坡,麻雀无食飞下坡”。

    十八湾人的日子,在牯牛坡头蹉跎叹息。十八湾人的梦想,被打不开的山门生生隔断!闲来唱苗歌,歌词也苦涩----

    “人人都讲山路难,哪比我家十八湾/想要上到十八湾,好比爬上那青天/阿妹挂破绣花鞋,阿哥磨烂铁脚板。”

    路,成了十八湾祖祖辈辈最想实现的漫漫长梦。

 

    2000年春,当吉首市村级公路会战如火如荼时,十八湾人坐不住了:我们也要修路,在那悬崖峭壁上就是用手抠用凿子凿,也要开出条通村公路来!尽管山下的人讥笑他们想在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悬崖”修路是“做梦”;尽管连请来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惊叹其艰险“超出规定”……但十八湾人铁了心。

    要修路了,全村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热血都沸腾起来。

    85岁的麻正财老人拄着拐杖来了,年岁大了不能做重工夫,就帮着捡岩头,装土筐;

    69岁的龙凤仙,老伴和儿子都去世了,她带着媳妇和两个十五六岁的孙子,祖孙三代齐上阵;

    麻引弟、龙菊珍两位年轻的妈妈,把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用苗家花带往背上一系,挥锄上阵了;

    在吉首乡小溪村做上门郎的麻正其,耐心说服妻子,主动回村参战;

    餐馆老板麻德海,听说村里在修路,把正红火的生意托给别人,在村里一干就是3个月;

    25名在外打工的青年从广东、江苏等地赶了回来。其中有个叫麻国南的年轻人正在广州开车,月收入2000多元。听到消息后,当天辞了工作,带着妻儿赶回了十八湾……

    乡亲们火一样的热情深深震撼了吉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市里决定,由市委书记龙颂江挂点,派出扶贫工作队,全力支持十八湾修路,并给乡亲们承诺:十八湾一天不通路,市委书记就一天不撤点。

    200048,十八湾通村公路正式开工了。

 

    路,在乡亲们的锹掀锄挖下,和着乡亲们的汗水心血,一寸一寸地延伸着。

    为了跟邻近的强虎村协调好修路的田地,十八湾的村主干,下工后又匆匆往强虎村赶,自己掏腰包买“进门礼”,一家一家给人家陪着笑脸说好话,“讨”地皮,来来回回11个晚上,最后,强虎人终于被感动,没有一个人漫天要价或以此作难。

    工地时时危机四伏,稍不留意就会发生意外。一次,村支书麻金文在悬崖边掀一块大石头时,因用力过猛,人一下子随石头扑出悬崖,幸亏旁边的人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抱住他的双腿,才捡回了一条命。   

    55岁的老党员麻国任,在劳作时常用手摁着腹部,有时就用铁锹把子顶一阵。豆大的汗珠一颗颗从脸上滚落。一次,由于在毒日头下长时间暴晒,他体力不支晕倒了。大家急忙把他抬到阴凉处,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凉水,半晌才悠悠醒来。让他回去休息,他把眼一瞪:“怕个鬼,活着干,死了算!”说罢,铁锹一撑,又挣扎着上了工地。20018月的一天,他终于累倒在工地上,乡亲们把他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他得了胃癌,已是晚期。即使在病中,他仍然牵挂着公路的建设,叮嘱家人,给乡亲们多送点好吃的,让大伙吃饱点,有劲做。照他说的,家人将家里仅有的110斤大米捐到了工地上。两个月后,麻国任与世长辞,老人弥留之际仍不忘交代家人:把我埋在看得见公路进村的地方……

    农忙时在田间地头劳作,农闲时在工地修路。一年过去了。20015月,公路从山脚修到了山腰。为了提高效率,村里的50多个男男女女在村支书麻金文和村主任麻先忠的带领下,抱着薄被,挟着稻草,挑着锅碗瓢盆,到离工地上方不远的一处悬崖下,搭几块石头就成了灶,铺一把稻草便成了床,一住就是110天。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吞两口酸菜拌饭;衣服汗透了,光着膀子继续干;手皮磨破了,吐口唾沫接着来。在烈日下长时间的暴晒,很多人全身长满了痱子,背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被汗水一浸,又痛又痒。晚上蚊叮虫咬是小事,一次,一条手腕粗的五步蛇居然爬进了村民麻金银的被子,幸亏发现及时才没伤人。乡亲们打趣说,在岩洞住了3个多月,人瘦了,把山里的蚊子养肥了,跟蚊虫的关系更好了。

    生活虽苦,大伙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晚上三三两两点着枞膏油或蜡烛下棋、讲古,唱山歌,想着通路后的  种种好处,浑身又充满了劲。

 

    党和政府时刻关注着十八湾。

    20029月,牯牛坡上和坡下的路修通了,但半山腰上的牯牛岭是一段长400多米、高达500的悬崖峭壁。十八湾人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新上任不久的吉首市委书记徐克勤带着一支专业工程队及时赶来了。这段路,工程队花了1年零4个月时间。其间,共打通隧洞48,劈边山382;报废风钻机4台,损耗长短钢钎80多根,开挖土石方12万方,用卡车装可装4万多车。

    天堑变通途。2004118,这是值得十八湾人永远记住的日子,他们的百年梦想一朝成真。

    为了修这条路,3年没过一个舒坦年的十八湾人,唱起山歌,打起苗鼓,舞起狮子,搬出自家酿制的苞谷烧,尽情畅饮。大伙说,这是十八湾自解放后最重要的日子。

    专家介绍,十八湾通村公路全长5.3公里,大小弯道50多个,大弯、急弯、回头弯有18个,纵坡系数达17%,远远超过了村级公路纵坡系数不能超过9%的极限值。它是目前湘西工程最艰巨、地质最复杂、建设周期最长的一条通村公路。国家交通部公路司有关负责人亲临现场时叹为观止,称其为“湘西通村公路奇观”。据统计,当这条53公里的路修通时,已投入劳力工日12万个,开挖土石方30万立方米。有人作了计算,若将这些土石按长、宽、高各一米垒砌起来,竟可从十八湾一直砌到常德市。

 

    走在十八湾的村头寨尾,青岩板路干干净净,家家庭院整洁有序,村主任麻先忠告诉我们,过去村里尽管穷,但民风淳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村无一人有犯罪记录,邻里和睦相处,一个村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村里唯一的遗憾是致富无“路”。现在路通了,十八湾人从弯弯的通村公路上看到了盼头。

    路通了,以前只种苞谷的坡上,如今长着“三宝”:金秋梨、生姜和青蒿。村里去年年初和当地的制药公司签了订单,整出750亩荒山,全种上青蒿,全村仅种植青蒿一项便收入70多万元。

    路通了,当年种辣椒卖不掉的麻仲云成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户,他去年除了种青蒿、金秋梨外,还种了5亩生姜,养了500多只鸡,收入2.8万元。过去娶不起媳妇,现在提亲的人把门槛都踩矮了。

    路通了,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6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100多元,一举甩掉了特困村的帽子。去年国庆节,村里还建起了移动通讯塔。一栋栋漂亮的砖砌小楼开始取代土坯房子。勤劳能干的十八湾青年汉子不仅受到了本乡本土姑娘们的青睐,还有6个来自广西、四川等地的姑娘嫁上了山。

    路通了,水泥砖头运上山不再麻烦了,村里投入8万多元把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花1.2万元拓宽了村口广场。在村部,学习室、会议室、广播室、卫生室样样齐全。

   路通了,今年114日,十八湾人头一回从家门口坐着汽车,下山,进城,来到省城,拿回2006年度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的大奖。颁奖典礼上的评语说: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但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全村两百多村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奋战4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5.3公里长的公路,并加大山地开发力度,甩掉了“特困村”的帽子。

    一条路,打开了十八湾的山门,打开了十八湾人的视野。十八湾人正沿着它走向通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我的湘西十八湾

彭学明(土家族 全国人大代表)

烟波浩淼十八湾

 

    初次听到十八湾,是去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张春贤同志告诉我的。他说,十八湾是湘西和湖南的代表,是湘西和湖南人的精神,古朴的民风、美丽的风景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是天下少有的!那是你的家,你一定要回去看看!

    十八湾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社塘坡的苗族村落。

    一山山的绿色,烟波浩淼地连着牵着,绵绵不绝,把我的心染得醉醉的,饭香,泥香,花香,鸟语和乡音都随风飘来,一同落在我回乡的行囊。

    那山高啊,抬头也看不到山的顶;那山长啊,身子都转了360度,还看不到哪是山头哪是山尾,陡得壁虎都望而生畏。除了星子能落在山顶,鹰是飞不过的。所以,当十八湾人想修路时,外村人把头摇晕了----十八湾要修路?除非飞机开过来!当响起第一声开山炮时,老书记龙巴银和村主任麻先忠说,我们是想路想癫了,祖祖辈辈都想有一条下山的路。进城只有20几里,我们空脚空手要走一整天。赶场时要先把东西弄下山,第二天才进得城。要是卖猪卖羊,得五六个好劳力抬,牲口抬下山了,人也累得半死。要是受伤有病,只有等死!龙巴银的父亲就是这样死在路上的。懂事的人和不懂事的牲口,摔死摔伤的时有发生。龙巴银说,我们这代人再不癫,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和牲口会死在这条不是路的路上,不知道苦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熬到头?

    想路想癫了的十八湾人,在没要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梦想之路。出钱的,出粮的,出菜的,什么都没有的就出力气。用湘西人的话说,一寨人,亲巴亲,骨巴骨,哪个也不会跟哪个过劲。他们卖牛,卖猪,卖粮,几位老人还把棺材卖了,修路。老人说,只要路通了,就是死了扔在荒山上日晒雨淋,也心甘情愿。那些在外面打工和做生意的人,都回来修路!修路最苦的时候,男人到工地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女人早出晚归,日夜苦战。麻进福病倒在工地。麻国任病死在工地。龙秀军则把孩子生在了工地。而那为了节省时间、加快进度,用杉树、杂木、藤条和铁丝架起的几十米高的三架天梯,就是十八湾人刻在云端的苗族颂诗和大地飞歌。

    路通了,山低了,天大的困难都在十八湾面前却步了,从前梨、桃都烂在地里,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而今,种什么得什么,甚至是什么都没摘下来,外商就上门了。因海拔高,日照强,庄稼有泥土和太阳自然的芳香,牲口有天地之灵气,金秋梨和布朗李,个大,皮脆,汁多,清甜清甜的!山风过时,烤烟,像一把把岁月的扇子,扇来秋色,扇来秋香。

    十八湾永远都是质朴、和谐的。十八湾至今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白天出门,他们用小木棍或者小布条把门锁绊住就行;夜晚降临,他们也无需把门关死,就可以放心睡觉,放心亲热。开经销店的,不用整天守着便可以放心地去地里做活,几岁的孩子来买东西,都会自觉地在钱盒里放钱,找钱,不会多拿主人一分钱一份货。谁家做了豆腐,只要往村口一摆,用黄豆换豆腐的人,会自觉地一斤黄豆换4块豆腐,不会少一两,也不会多拿一块。谁家的鸡鸭在外面窝野蛋了,窝了一山也不会有人去捡,如果知道是你家鸡鸭窝的,他或她就会提醒你叫你快去捡,再不捡就会变成鸡儿鸭儿了。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要求,没有半点迟疑和折扣,他们说国家和政府喊我们做什么都是为我们好,只有坏人才想骗脑壳害我们。比如计划生育,任何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一生再生,这里,却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家家户户只生一个小孩,人口出现负增长。他们的真诚淳朴和善良情怀,让人由衷赞叹!

    虽然是深山老林的一个小山村,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的满处跑,可干净得让人不可思议!每条村路,每块石板,每个家庭,都见不到垃圾、畜粪,全村260多家,家家窗明几净,户户整整洁洁。来过十八湾的人,都非常敬佩而神往地对我说:你们十八湾是我见到的中国农村最干净整齐的农村!我听了,特别骄傲和自豪,因为这是我的湘西,是我的十八湾,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勤劳自强,他们会实在地告诉你,我们习惯了,如果讲丑话,做丑事,一寨人都会看不起。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学习和旅游,我们本来就是这么过的,没想过要做样子给别人看……

    这,就是我的湘西。

    这,就是我的十八湾。

    这就是湘西十八湾纯真的颜色。

    这就是湘西十八湾本色的土地与情感。

 

短评

当代“愚公”的标杆

    《愚公移山》是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反映出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早已在中国人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湘西吉首社塘坡乡十八湾村人,夏熬三伏,冬战三九,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用钢钎和铁锤,用智慧和汗水,用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战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硬是在“飞鸟尚不得过”的悬崖峭壁上,打造出了一条长5.3公里、宽4的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一举摘掉了闭塞贫穷的帽子。十八湾人这种踏平坎坷成大道、挑战命运不畏难的可歌可泣壮举,树起了当代“愚公”的标杆,铸就了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十八湾精神”。“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要义,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十八湾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省委书记张春贤曾有过最精辟的阐释:“我特意把十八湾人那种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自己现状的精神,作为湖南人民的精神。”这是一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这是一种不等不靠、不甘贫困,用自己双手努力改变自己现状的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众志成城夺取胜利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十八湾人才有了穷则思变、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骨气,才有了有条件要修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修路的勇气;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的支撑,十八湾人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才战胜了一切困难,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产和生存条件。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十八湾精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我国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教育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十八湾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现状,走向富裕,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春风扑面暖三湘

----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拾萃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省各地农村提出了许多新的举措,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典型。

 

    常德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连起小生产与大市场

    常德市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在指导、扶持、服务方面狠下功夫,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有以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6家,拥有会员13万多户,带动农户30多万户,连接基地300多万亩。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不仅成为“第一车间”的利益获得者,而且成为整个产业链条的利益共享者,凡入社会员年收入一般达5~8万元。

    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特点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基地、农户和市场,结为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这种模式具有机制规范、规模较大、生命力较强的优势。二是能人大户领办型,即由政府牵线搭桥,能人大户牵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特点是充分依托和发挥能人大户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点的优势。这种模式运行方式灵活,在乡镇便于组织农户,富有吸引力。三是涉农部门扶持型,即由政府有关涉农部门牵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特点是充分发挥涉农部门自身技术、人才和组织优势,利用专业大户的资金和销售网络等优势。这种模式有效地转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基层干部创办型,即由农村基层干部牵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紧密,发动群众方便,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各种社会关系比较多的优势。

    目前,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从萌芽阶段向加速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成分、多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合作区域正由区内运作向跨区发展转变;二是合作程度正由松散连接向紧密联合转变;三是合作环节正由单一种养向种养加销转变;四是合作内容正由简单销售向品牌营销转变;五是合作主体正由农民联合向多主体联合转变。

 

   岳阳----

    激活农民主体调动农民“三性”

    岳阳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激活广大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市新农村建设充满了活力。

    一是激活主体的自主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为了使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全市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或利用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宣传,或通过开展“三下乡”、建整扶贫等活动走村入户进行宣讲,或自编读本免费发送到村到户宣传,或制作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如汨罗市自编图文并茂的《守法规、讲道德、爱家园》学习手册,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编写《农民读本》。通过系列的宣传发动,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市100个示范村至目前已硬化道路120多公里,疏整渠道206公里,修建机埠涵闸150多处,新建沼气池2600多个,修建垃圾堆放站(池)560多个,新建和改造村部或活动中心32个,绿化植树5万多株。

    二是激发主体的能动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由“靠他人”变为“靠自己”。平江县借鉴江西赣州经验,变“以资代补”为“以物代补”,制定了详细的补贴标准。例如,对硬化村级主干道路,根据硬化的不同宽度和厚度相应补贴数量不等的水泥。临湘市长源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对旧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网箱养鳝、经果林开发等项目给予补助。如对网箱养鳝的农户,凡规模达到100口以上的大户,村里每口补助35元。“以资代补”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村里投入123万元,激活村民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资金200多万元,同时带动农民群众自觉投工投劳近万个。

    三是激活主体的创造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由“受助者”变为“创业者”。长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均以“一事一议”集资形式出现,受国家减负政策的制约,实际上很难解决公益事业问题。新农村建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岳阳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突出典型。汨罗市红花乡廖家村,今年投资48万元,硬化路面近5公里,全部由农民自愿捐资建设,这些筹资和捐款均由群众民主选出的“公共事业管理协会”运作,村干部不插手,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平江县梅仙镇新霞村在一年多时间内,总投资204万元,硬化路面14公里,除向国家和个体老板争取资金20万元外,其余184万元缺口全部由村民自筹,人均筹资807元,从资金的筹措到项目的实施,都由群众民主选出的代表运作,让群众作主,做到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获得了村民的充分信赖和广泛参与。

 

   高校----

    学生与农民对话新农村

    为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南各高校纷纷选派优秀学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

    湖南文理学院选派了32名优秀大学生到武陵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为所在点新农村建设义务服务。同时还组织了以“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论坛。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启动了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行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调研了所在村的历史现状,并编制出乡村发展规划;考察和论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撰写“村官”工作日志;协助村主任开展日常工作;参与所在村的乡风文明、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村容整洁等工作。

    湖南商学院组织德育实践服务团深入到长沙县维汉村,通过实地调研、入户帮农、座谈会等形式,调研中央近两年的农村政策和减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优惠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实践团成员还挨家挨户地进行了医疗保健卫生宣传材料的发放与宣传。同时,学生们还深入外出务工家庭,了解留守学生情况,针对留守学生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帮助解决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

    中南林学院以“三农”调研和支农实践为主线,深入农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今年4月,“三农学会”的学生给省委书记张春贤写信,汇报了农村实践的见闻和感受,并倡议全省高校的大学生,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成立涉农社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项目,同时建议省委、省政府在长沙市试点推行配备“大学生村干部”的做法,为新农村建设储备力量,以保证新农村的“可持续建设”。省委书记张春贤对学生们开展“三农”调研和支农实践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对他们提出的建议作出了重要批示。

 

上一篇 借鉴与参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