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劳动者之歌】 • 新农民 新风采(系列)李友华和他的专业合作社

作者:夏 昕 通讯员/ 潘 立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04时26分43秒 编辑:redcloud

 

人物简介:李友华,男,19707月出生,现居浏阳市官渡镇竹山社区。2000年他创办浏阳市第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农村合作新模式。先后获“袁隆平科技奖”、“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提起农村合作社,大家记忆犹深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集体出工的宏大场面。在历史的词典中,农村合作社是一个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的代名词。但李友华却旧瓶装新酒,他在目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的时候,重新创建新型农村合作社。事实证明,此时的农村合作社已成为集结农村资源、以大规模生产创大效益的新名词。

    20075月初,我们赶到浏阳官渡镇竹山社区采访李友华。没想到李友华此时已成为了一位“名人”,我们赶到时,他正在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他一时抽不出时间来,便满怀歉意地对我们连声说对不起。待人热情、头脑活络,这是一副城里人打扮的李友华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初愿:只是想帮帮乡亲们

    李友华坦言,他是个不“安分”的人。1992年,湖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的李友华被分配到通道县畜牧水产局工作,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这已是捧到了一个金饭碗。但李友华却嫌这个金饭碗没有分量,他在畜牧水产局工作了17天后,就辞掉工作回到了浏阳老家。

    回到家里没事干,李友华就在浏阳农贸市场摆了一个小小的蔬菜水果摊子。李友华有生意人的头脑,小摊位摆了3年后,他口袋里赚了一点钱。这时,李友华不安分的思想又冒出来了。他听人说越南的生意好做,于是便借钱跑到越南搞水果批发。越南的香蕉、黑芝麻等一车车地运到浏阳,转手再批发出去,李友华转眼就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富翁。

    1999年,李友华的父亲去世了,他赶回官渡老家办丧事。办丧事中,父老乡亲们都来到他家里帮忙,这让李友华非常感动,而父老乡亲们的贫苦也让他十分吃惊,李友华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帮这群淳朴而贫困的乡亲们。

    怎么帮助他们呢?心里一直琢磨此事的李友华办完父亲丧事后,突然想起自己1998年跑生猪收购时遇到的一些事情:为了节省运输费,他开着车子跑到江西等地收购生猪时,常常将车子停在一个地方,然后挨家挨户地去收购。由于基本上是一家养一头猪,他常常是一天跑了数个村子,都收不满一车猪。这样算起来,无论时间上还是体力上,李友华感到都非常地不划算。

    能不能叫乡亲们统一养殖,他再统一收购包售呢?这样不仅让乡亲们有了生财之路,自己也可免去四处收购的烦恼。但当他向乡亲们提出这个想法时,乡亲们有些犯难了:“我们每家养两三头猪或十只鸡倒还行,但如果再要多养一点,资金就成问题了。”

    “资金我帮你们解决,我出钱购买种苗和饲料,大家只管去养殖就是了,出栏时牲畜我包销,保证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李友华的这番话让乡亲们觉得简直是天下掉下了馅饼:他这样做不就是拿钱出来让大家一起发财吗?乡亲们有些将信将疑。李友华便拿出92万元成立了一个养殖协会,先扶植部分乡亲搞起养殖来,一年下来,这些乡亲人平赚了几千元,这一下乡亲们彻底信服了。

 

    艰难:几乎家财散尽夫妻离异

    第二年,乡亲们都来要求李友华扶持,这一下李友华犯难了:自己的资金不够呀。脑子机灵的李友华这时想出一个办法:发动当地有钱的乡亲们成立一个合作社,利用富裕乡亲的资金来帮助贫困的乡亲们。2002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李友华发动68户人家各出数量不等的资金,跟着李友华创建了浏阳市友华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出资的68户人是股东,李友华是董事长。合作社采取包资金、包种苗、包饲料、包技术、包销售“五包”的方式,吸收乡亲们加入合作社,很快就有300多户农户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合作社的股东除了同社员们一道享受“五包”的权益外,每年还可以根据入股资金多少参与合作社分红。社员们不能分红,但可以享受合作社“五包”的权益坐地生财。

    正在合作社风风火火办起来时,2003年非典不期而至,紧接着就是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下半年让全国人民都闻之色变的禽流感,这一连串事情对于搞养殖的李友华来说是意想不到的灾难,它几乎将李友华击倒。社员们养的鸡2元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但李友华仍按照合同以每斤4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收购的鸡卖不出去,他就宰杀掉先存到浏阳冷库里,最后越存越多,72吨重的冻鸡在冷库里堆成了几座小山丘。

    面对着社员们仍然连续不断送来的成鸡,李友华的合作社这时已拿不出资金收购了,怎么办?李友华咬咬牙,决定将他在浏阳市繁华街区的门面卖掉。李友华的妻子不干了,她气哼哼地对李友华说:“当初你跑到农村里搞养殖我就不同意,现在倒好了,亏成这样子还要将门面卖掉。这个门面每年租金就可以收到100多万元呀,咱们就是不搞其他的事,靠这门面的租金日子也过得下去了。”

    “我就算倾家荡产,也不能让乡亲们吃亏,更不能让友华合作社这块牌子倒下去。”李友华执意将门面卖掉了,用这钱来收购社员们养的鸡。社员们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李友华却为此损失了280多万元。妻子一气之下离开了李友华,吵着要与他离婚,这一吵就是两年多。但最后,妻子还是被李友华的执著感动了,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在李友华“霸蛮”支撑下,友华合作社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到2006年,合作社社员发展到了2148人,年养殖出栏成鸡300万羽以上、生猪2万头,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每户增收8000多元,友华合作社成了湖南发展社员人数最多、出栏禽畜产品数量最大的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之一。在李友华的带动示范下,湖南各种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仅长沙市一下子就发展了168家专业合作社。

 

    理想:创全国一流合作社

    李友华的合作社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说起这个,官渡镇的徐小虎有道不完的感激。30来岁的徐小虎坐过两次牢,出来后他根本就找不到事做。李友华知道后,垫资1万元,扶助徐小虎养了2000多只鸡。2000多只鸡卖出去后,李友华又给徐小虎提供了4000多只鸡苗。这样徐小虎鸡越养越多,钱也越赚越多,最后建了新房,买了摩托车。

    李友华在帮助乡亲们赚钱的同时,他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搞养殖大都圈养在房前屋后,这样很不卫生。二是养殖产生的粪便没有好好利用。于是他寻思着在这两方面做文章。

    他跟合作社的股东们商量后,由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在官渡兵村的山头上建好了一个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养鸡场,共建16栋鸡舍,由官渡镇的110家农户分批利用鸡舍进行集中饲养。每家饲养鸡的数量由合作社统一调配,合作社安排专业技术员进行指导。这样,牲畜家禽进行集中圈养后,整个官渡镇基本上做到了人畜分离,农村卫生一下子就得到了改观。

    对于养殖中产生的粪便,李友华决定进行加工再次利用。2004年,他投资8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后他出钱将官渡镇各家各户的禽畜粪便统一进行收购,再运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成生物有机肥,最后用这有机肥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此,他又租下360亩水田,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这样,李友华就真正实现了农村循环经济。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李友华热情地将记者带到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上参观。站在已被他整得一片平整的田畴上,李友华豪情万丈地说起了他的理想:“我将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建好一个饲料加工厂、一个肉鸡雏鸡孵化厂和一个禽畜加工厂。到2010年,我们的合作社要建成全国一流的合作社,到时合作社产值要过2亿元,户平年增收3万元。”

    

人生感言:思路决定出路。

    评:李友华创建的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农民致富的一种新方式,它能让组织者和社员实现经济上的双赢,从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李友华成功,是思路上的成功。思路对了,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上一篇 风范之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