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也不能少
1978年,我走上讲坛,成为孩子王,统帅小学一年级的45名“虾兵蟹将”。初为人师,甚是欣慰。
山区孩子大多散居在高山峻岭或溪水河畔,加上当时的经济状况普遍不佳,求学十分艰难。“热爱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便成了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理念。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开学不久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清点人数,发现开开的位子空着。中午休息时,我便请校长代班,自己爬坡直奔开开家。到了之后,我没有急着推门,而是站在屋檐下透过窗口观望。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们一家5口人正围坐在炕头就餐,其主食居然是煮熟的萝卜!没有一粒稻米,调味之菜也就是一碗清汤。但见一张张嘴正在慢慢地咀嚼人生的无奈与辛酸。目睹此景,一种怜悯之情袭上心头----生命本该灿烂而美丽,而身处贫困中的人,延续生命却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怎么能再叫开开去读书呢?
我迅速转过头来跑步下山,风风火火将自家现成的约60来斤大米装进两个箩筐,挑担上路。到了开开家,撞门进去,待我说明原由,万万没有料到,开开的父亲竟“扑通”一声跪在了我的面前。我本一介书生,难以承受如此尊严之屈与礼节之厚,也就不假思索地跪下去回拜。这一跪跪出了缘分,他叫我老师弟弟,我称他为农民大哥。别时,他说开开要是再逃学,做哥的就是忘恩负义。
返校后,开开一家吃萝卜的情景一直定格在我的心头,时刻警示我在尔后的班主任生涯不敢怠慢。大雨滂沱的日子,我总是提前赶到河边,用我的背脊将学生一个一个送至彼岸;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便把自家的劈柴无偿地捐出来,在教室中央燃起一堆火,让孩子们围成一圈,朗诵古今中外纯美的诗篇,唱歌拍手,探求生命的意义……
1980年,我考入了常德师范,昭示着我告别民办教师的历史,走上了职业教师的生涯。入学那天,孩子们握着最美丽的山茶花送我到村口。此后,挥不去的是清清淡淡的忧愁,留下来的是丝丝缕缕的情愫。于是,我便给孩子们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以表自己对他们的思念。听说,信到后,代课老师还没念完,教室里就哭声一片----那是人间多么圣洁而无私的牵挂啊,亦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毕业的最后一期,孩子们第一次联名写信给我,强烈要求我毕业后继续当他们的班主任。信末签名第一个便是开开。依次点数,恰好45人,一个也没少。无奈的是,由于组织安排,毕业后,我没能再回到他们中间,而是来到了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
但,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将一颗纯洁而美好的爱心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我觉得:当班主任,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尤其是热爱基础差或贫困的学生,不许一个学生掉队。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