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齐共建 双拥促双赢
军民共植双拥林
怀化地处湖南西部,自古有“湘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怀化成为驻军大市、兵源大市。由于怀化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加之经济社会欠发达,做好双拥工作的困难多、责任大。近年来,我们突出地位造氛围,搞活形式创特色,排忧解难办实事,有所作为树形象,创造性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双拥活动。2004年怀化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6年怀化市与会同、靖州、通道三县再次被命名为“湖南省双拥模范城(县)”。
突出双拥地位,夯实工作基础。怀化素有双拥传统,革命战争时期涌现了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一批革命先驱,红军长征途经怀化时,人民群众曾送粮送物踊跃支前、送子送夫报名参军。近年来,我们积极顺应新的形势,始终坚持抓双拥就是抓战斗力抓生产力的“大国防、大发展”理念,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为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实行“三联动、三纳入”,打牢组织基础。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军地双方有关领导及市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及驻怀部队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各乡镇将民政助理员和人武专干作为双拥工作联系员,形成了各级领导负总责、市县乡三级大联动、军地各个部门齐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市县乡三级还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为做好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四统一、四规范”,打牢制度基础。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决定》、《双拥公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怀化市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三年规划》,下发了《关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意见》,实现了双拥工作目标、程序、标准和要求四统一,做到了工作部署、落实、考核和奖惩四规范,真正把双拥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围绕“五深入、五增强”,打牢思想基础。以贯彻落实《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国防教育法》为重点,改扩建芷江抗战受降纪念园、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址,修缮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馆,举办中国 • 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纪念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和“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系统教育等活动,在怀化电视台、怀化日报、边城晚报开辟“军民共建新怀化”专栏,在怀化城区设立双拥电子宣传栏,建立“怀化市双拥网站”,阵地宣传、媒体宣传和群众性纪念活动纵横交织、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势的宣传氛围,国防教育深入机关、学校、工矿企业、街道社区和农村基层,全社会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双拥意识、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普遍增强。
创新双拥形式,打造地方特色。为做好双拥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开展,通过开展“四大活动”,不断创新双拥形式和内容,走出了一条具有怀化特色的双拥工作路子。一是“两保三防创先进”活动。以保守军事秘密、保护军事设施,防间谍、防渗透、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积极争创维护国家和军事利益安全先进,在驻军5个县(市、区)、21个乡镇、31个村(居委会)建立了国安办、国安小组、国安干事、国安信息员和国安责任户等基层网络组织,聘请国安干事32人、国安信息员179名,发展“两保三防”责任户216户,在重要军事目标周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联防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003年10月,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怀化召开了现场会,2004年3月联合下文,决定在全国、全军推广这一经验。二是“结对双拥”活动。我们把双拥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立足基层、军地互动上,大力促进双拥工作的社会化,使双拥工作成为一项全民活动。驻怀团以上单位与地方86个行政事业单位结成“双拥对子”,与德天集团、东星集团等20多家骨干民营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与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全市双拥工作入街道、社区率达90%,其中怀化城区达到100%,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了双拥街、双拥路、双拥桥、双拥医院和双拥图书馆,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双拥工作的路子越来越宽,氛围越造越浓,形式越搞越活,极大地密切了军民鱼水情。驻怀某部与会同县、怀化武警支队与怀化电业局由于结对双拥成效显著,2005年受到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的表彰。三是“扶优奔康”活动。为解决特困优抚对象生产生活困难,我们从2003年开始,组织社会各界与特困优抚对象结对子,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帮扶支持,一扶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帮扶1000户特困优抚对象实现了脱贫。这一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得到民政部肯定。四是支持海军怀化舰建设活动。在三亚海军基地有一艘以怀化命名的驱逐舰,市委、市政府每年远赴海南慰问怀化舰全体官兵,三年共投入50多万元帮助解决执勤、训练、后勤等困难,促进了战斗力的提高,怀化舰多次出色完成军事任务,成为我市在太平洋上流动的“双拥热土”。
多办实事好事,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我市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经济社会欠发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但是,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不误、相协调,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国防、再累不能累军嫂、再苦不能苦军娃”,勒紧裤带,竭尽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一是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力支持战备建设。支持部队建设就是支持国家建设。为提高战略部队的灵活机动作战能力,我市积极加强国防公路建设,近三年投资4.4亿元,新改建国防公路8条共
发挥部队优势,促进军地双赢。驻怀部队始终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围绕实现怀化富民强市的目标,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军队和地方建设的双赢。一是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拥政爱民的真情洒在了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三年来全市团以上驻军部队共投入扶贫资金820万元,扶持13个乡镇、56个村,帮助近万人摆脱贫困。驻怀城区团以上单位由怀化军分区牵头,在中方县龙场乡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建公路、兴水利、育产业,使该乡的人均收入由扶贫前的800多元增至2300元。二是积极参与支教助学。三年来共投资83万元,投入机械设备46台次,帮助地方改扩建学校14所,部队干部累计捐资63万元资助286名学生完成学业。三是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危难时刻,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三年来驻怀部队抗洪抢险出兵8000余人次,扑救山火103起,为地方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00余万元。会同县特大洪灾期间,县城上方的江洲寨大坝发生重大险情,驻怀官兵2000余人连续奋战一周,确保了大坝安全,保住了会同县城,受到国家水利部的肯定。2004年6月,芷江县蟒塘溪库区遭受特大洪灾,武警、预备役及民兵500多人及时出动,连续奋战5天5夜,保住了蟒塘溪大坝,维护了下游20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子弟兵始终把为社会作贡献当作应尽的义务。三年来驻怀部队投入兵力1.7万人次,出动机械设备620多台次,为地方社会事业项目节约工程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同时,累计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共135.8万元,有6800余人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五是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驻怀部队始终是维护地方稳定的中坚力量。三年来驻怀部队共参与公安重大执勤56次、治安巡逻113次,出动兵力2000余人次,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怀化军分区采取“热心接待、耐心疏导、真心相助、精心扶持”的办法,积极做好退役人员稳定工作,受到国家信访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肯定。
相关链接
军装----军队形象和国家“名片”
军服是国家和军队形象的外在表现,是军人仪表和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是官兵作战、训练和生活的必需。建军80年来,我军先后进行了12次服装调整改革,今年的这次改革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标志着军服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军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部队的重要装备,是构成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军官兵的“穿衣”问题,从来都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军装代表着军队形象和国家“名片”,从军装可以看到一国军人的军容军纪、精神风貌和一支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水平。纵向来看,我军军装就是一部历史,反映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进程。横向来说,我军国际交往的增多,对军队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穿着品质、规范行为举止,才能更好地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才能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
2007年换发的服装,驻香港部队从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