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来】 我为什么要编一本《中学生素质读本》
编者按:刊物即将付印的时候,我们欣喜地收到了本刊顾问梁衡的两篇力作,一篇是他在上海书展上的讲话《我为什么要编一本〈中学生素质读本〉》,一篇是他为《中学生素质读本》所写的总序。两篇文章一个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中学生阶段过来的(少年失学的例外),大家都体验过那个阶段的欢乐与痛苦。不过大部分人以后忙着辉煌的事业,欢乐也罢,痛苦也罢,就不再去想它。我因家庭出身关系与教育有一点缘分,我父亲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他最后的职务是一个教育学院的院长。我后来因工作关系又加深了这个缘分。我在光明日报当记者时常采访学校,所以与中学教育、中学生生活总是分不开。后来缘分愈结愈深,大约有三处。一是与教材的关系。1982年我的散文《晋祠》被选入初中教材,一直使用到今天,后来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入选,我还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教材总顾问。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把我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连出了四个版本,特别还编了一个中学师生的点评本。二是教学辅导读物的关系,我有感于中学生读书太苦,下决心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为他们写一点软教材,这就是20多年前出版的《数理化通俗演义》,先后共再版了十多次。第三点,就要说到今天首发的这本《中学生素质读本》了,从教材到教辅,再到素质读本,三步路,三部曲。
为什么想到专门编一本素质培养的书呢?近几年看到一些事,让我思考一些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比我们当时聪明多了,进步多了,知识结构也先进了。像为我的书写点评的几个中学生的文章,就让我大吃一惊。但是问题也不少。我住的是北京的一个部长大院,不用说孩子们的家庭条件都很好,旁边有一所著名的中学,教育条件也很好。但一些现象让我忧虑。每天早晨我散步时,都能看到有爷爷奶奶送孩子上学,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干什么,帮他们背书包,用自行车推着、带着去上学,有的追出来往书包里塞食品。校门口送上学的小汽车成行。不少孩子很胖,背个书包很艰难地从车门里挤出来。还有一幕,一个男孩子每天下楼等着一个女孩子,两个人背着书包,先是一个长长的吻,然后手拉手穿过大院去上学。我不知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楼上窗户里看到没有。一天,两个人闹翻了,半吵半恼,若即若离地走过大院。至于放学时在路旁边看到的恋爱生就更多了。有一次更让我吃惊。早晨一个女孩子,大概也就是初一、二生,一下楼就从书包里掏出一包烟,熟练地点燃一支,夹在手指间,与我擦肩而过。我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小姑娘还抽烟啊!”这孩子脖子一扬,冷眼注视前方,我当时立即联想到“冷面杀手”这个词。与这相对照的是大院里的另外一个群体----小保姆。她们来自乡村,身材苗条,健康向上,与小主人走在一起,反见其美。我曾感叹道:“现在小姐不如丫环美”。现在孩子们的条件是好了,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干部、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条件更好。但学校功课繁重,各种竞赛很多。素质如何,怎样培养,值得研究。
我们常说某个人有文化,没文化。文化的构成有五类:知识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还有制度文化。国家设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就是要每个公民在青少年时期集中吸收文化知识。课堂教育主要是针对知识文化,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但只有知识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也不行。古代的秦桧,现代的“四人帮”都是有知识的人,但成了历史的罪人。我们都想让孩子成为有文化的人,课堂教育只能解决五分之一。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而思想回答怎样认识世界;道德回答怎么和他人、社会相处;审美回答什么是美丑,怎样让自己更美;制度则是规范人和社会的行为,那是孩子们走出校门以后的事了,要参加社会工作后才能体会到。
对中学生来说,知识以外的素质修养主要涉及思想、道德、审美,就是说怎么认识世界,怎么和周围的环境相处,怎么分清美丑。具体的有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支持他们朝气蓬勃的青春生命的四大支柱。
第一根支柱是情感。即现在这本书的第一卷《感恩真情》卷。这里包括思想、道德,也有审美。过去教育孩子、学生,总把理想、志气,甚至政治放到第一位(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接受过来的)。今天我想把情感放到第一个来讲。因为中学生还是少年,还没有脱离父母、亲人的感情怀抱,刚出家门初进校门又遇上同学、朋友的情感氛围,甚至早恋,碰上了爱情这跟弦。就是我早晚散步常看到的现象。这是最实际的,也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真懂感情,这一关过不好,将来可能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义,对家庭不负责任,也就谈不上工作、奉献、报国之类的事,人生会一塌糊涂。我看了一个资料,让我痛心,也让人深思。革命烈士赵一曼的儿子。母亲牺牲时他才3岁。他一直在组织的精心照顾下上完大学,分配了工作。但是生存能力很差,处理不好周围的关系,办不好生活上的事。平时管不好个人卫生,生活邋遢,工资前半月花完,月底饿肚子,结婚、离婚、复婚,最后的结局是自杀身亡。他不缺知识,也不缺事业,只是缺了感情教育这一课。他从小没有家,而这一课是必须由家长、亲人来诱导灌输的。说是家事,其实是社会教育的公事;说是情感问题,实际是做人干事业的基础。我有感于此,曾写了一篇文章《你不能没有家》。我们对孩子不用回避爱情话题。现在早恋、早孕到处都有,性教育都公开进课堂了,还不去正确指导指导爱情?在爱情篇里,我们收了名人写的少年初恋的作品,有郁达夫、朱自清、周作人等,说明他们也经过了这个阶段,也收了青年、中年时期的爱,如沈从文的《致张兆和》、林觉民的《与妻书》,还有人到晚年的爱,如吴冠中的《他与她》,让孩子们知道爱是多么烂漫美丽,但又是多么严肃、沉重。我相信,像我早晨散步碰到的那对早恋少年,还有他们的家长,如果看了这本书,会有所思。当然还有怎样对待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对待同学、朋友的友情。前年我去医院里看望94岁高龄的
第二根支柱是理想。学生阶段父母供养衣食,学校灌输知识,没有过多的社会义务和负担,但必须有理想。你现在还不能工作,但必须要想到将来干什么。如果连这点想法也没有,这个孩子就完了,就是废人。理想有大理想、小理想。一个人要干大事,肯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所以大理想就是爱国、报国。小理想,你总得干成几件事吧。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危险的现象叫“啃老”。学校毕业了,工作不好,不愿干,继续“啃”老人。十多年前,我的邻居有一个小男孩十分可爱,最近一见,还躺在家里。小时娇惯,没考上大学,送到国外,回来,这不想干,那不想干,父母每天看着发愁。我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着,“三十年前子看父,三十年后父看子”,少年时,儿以父辈为骄傲;到成年了,就要让父辈以你为骄傲。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子辈总超不过父辈,总在“啃老”,就要倒退,就要绝种、亡国。历史上有许多教训,从《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到八旗子弟的腐败都是这个道理。要让我们的子弟知道,每个人都要创立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三根支柱是人生观。不管你知识有多少,成就有多大,先要做一个好人。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上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确定好自己的身份、位置,自己幸福,他人幸福,自己自由,他人自由。《共产党宣言》里说,理想社会里“一个人的自由是其他所有人自由的条件”。这就是好人的标准。首要的是正确对待“私”字。共产主义道德讲无私奉献,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讲“仁”,两个人,要想到别人。人一自私就不值钱,就讨人嫌,要做人人喜欢的人,自己自由别人自由的人,不做令人讨厌的人。你会发现无论小时的同学间还是在官场上的高官贵人间,都有一些自私的人,与环境格格不入。我亲见过一些大人物,以其权力、地位他本该更有威望,更有成就,却因此而丢了脸面,失了威信。为此我曾专门写了一篇《大干部要戒小私》。这种人自己破坏了自己的生态环境,降低了自己的生存质量。物质产品有质量规格,作为一个精神的人也有规格,就是人格。孩子们未出校门,先要有人格概念,学会自尊,然后才能被人尊敬。一个人立身的资本有三,一是身体本身,体格、外貌、姿色。现在社会上到处选美,女孩子总梦想一夜成名。二是知识技能。三是人格。没有前两项,只有第三项也行。雷锋,个子不到
要想让自己人格完美,就要懂一点人生处世的哲理。人生是一种学问,就像物理、化学,也有它的规律。待人、接物、处世、逆境、顺境、荣誉、挫折等等。要知道一点大概的路子。人格和人生是紧连在一起的话题。先得有一个高尚独立的人格,才能冷静地对待外部世界。本书里收集了瞿秋白、鲁迅、梁漱溟、彭德怀、陈毅、戴高乐、雨果、梁启超、新凤霞等名人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和论述,就是想为孩子们提供一点借鉴。
第四根支柱是审美。现在社会上一面大搞选美,一面又在扬丑。如前几年网上的木子美现象,女作家的用身体写作现象。在一个以振兴诗歌为名的晚会上,一个诗人朗诵时,竟从容地一件一件将自己脱成一个裸体。市场经济,吸引眼球,但也要分美丑。丑,可以轰动一时,但能不能长久?能不能立身?能不能受到人的拥护?这个问题扰乱了孩子们的视线,甚至扰乱了一部分作家文人的心。必须让孩子们未出校门就知道美丑、能区分美丑。要知道,丑和知识贫乏、思想空虚、能力低下是一样被人瞧不起的。中国申奥成功,外国记者问:“我不怀疑你们的场馆能力,但到时,你们能解决随地吐痰、电梯抽烟、大声喧哗吗?”丑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形象,还影响到国家的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怎样才算美,怎样追求美,塑造自己的美,这就要学习和提高审美能力。最基本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靠艺术训练,二是靠师法自然。黑格尔在《美学》里说:人有天然的粗野性,是艺术这双慈祥的手把我们和粗野分开。现在很多家庭让孩子弹琴、画画,还有到自然中去旅游,都是审美训练。许多大学生为找工作,毕业前做美容。说明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人的素质,甚至是生存力、竞争力的一部分。那么,深层的道理是什么,求美的路怎样走,可达到的目标有那些。我们在《审美艺术》卷里,选了朱自清、尼采、东山魁夷、钱钟书、苏东坡等大家谈美、写美的文章。希望读了这些美文后,我们可爱的少男少女们都能从心灵到形象变成真正的美男美女。
中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思想还是知识都处于一个萌动期,朦朦胧胧又跃跃欲试。许多东西对他们来说还太深奥,素质教育,只要抓住情感、理想、人生和审美这四点就可以了,就不会出大错,入情入理,可亲可信,好教好学。这是先辈无数有理想、有成就的人体验出来的。他们将这些体验写成文章,著书立说。我们遍搜典籍,仔细研究,从古今中外名家名文中选出这四卷,奉献给同学和家长们。爱子心切,可能家长比同学们更想看到这本书。中学生有阅读能力,读书是提高素质的最好方法。在所有关于书籍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这两条,一是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现在正攀登在这个阶梯上;二是赫尔岑说的,书籍是老年人对前来接班的青年人的嘱托。我虽还不算很老,但总是过来人,这些书也有一分嘱托的意思在其中,愿与大家共勉。
说到读书,我顺便说几句。一是要读高层次的。人有六种阅读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后三种是高层的。二是要读经典,因为岁月已帮你筛选。三是要读名人的书,他们成功的实践证明他说的不是空话。有一首打油诗:“书读高层书,文看经典文。名人复名篇,字字值千金”。方法有,一、选书,“好书耐抽读”,检验一本书好不好,任意打开一页,都能吸引你,这就是好书。二、精读,好的篇章要背读。三、要带着任务读。就不展开讲了。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