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彰显本土亮色 打造文化品牌

作者:周放良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10时09分19秒 编辑:redcloud

地方和谐文化建设,没有统一模式,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湘潭是主席故里,将帅之乡,湖湘学派发源地。结合湘潭特点,发挥湘潭人文优势,把地方和谐文化建设这篇文章做活,既要借鉴外地经验,更要彰显本土亮色。

 

挖掘历史文化“富矿”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地方和谐文化建设的母体和根基。湘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早在南宋,胡安国就移居湘潭县碧泉书院讲学著述,开一代学风,创“湖湘学派”,对湖南近800年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湘潭是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市。历史名人之多,灿若星辰,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治军事名人,以毛泽东为代表,集中了彭德怀、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二是艺术学术名人,以齐白石为代表,聚集了“黎氏八骏”(19世纪末20世纪初,湘潭县中路铺菱角村黎氏一家培养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人称“黎氏八骏”。即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黎锦熙,杰出音乐家黎锦晖,著名采矿家黎锦曜,著名教育家黎锦纾,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著名作家黎锦明,《夜来香》、《采槟榔》的创作者、著名作曲家黎锦光以及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著名作家张天翼、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主席吕骥、《国际歌》译著者萧三等一批在艺术和学术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知名人物。三是历史名人,有三国时期蜀国名臣蒋琬,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近代儒学宗师”王运,旷代逸才杨度,禅宗大师八指头陀等。此外,曾国藩、左宗棠、秋瑾等历史名人与湘潭市也有很深的渊源。湘潭历史文化之厚重、历史名人之荟萃,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要建设湘潭特色的和谐文化,必须打好历史文化这张“王牌”,挖掘历史文化这座“富矿”。

提炼湘潭精神,铸就和谐文化之魂。城市精神是地方和谐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引擎”和市民奋进的力量源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开展湘潭精神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把湘潭的红色文化中所蕴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以及湖湘文化所倡导的忧国忧民、经世致用、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先进理念,熔铸在湘潭精神中,提炼以“胸怀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勇于牺牲”表述的湘潭精神思想内核,来激励全市人民为实现湘潭的跨越发展、赶超发展而努力奋斗。

整理人文史料,用以资政育人。本地的辉煌历史、著名历史人物,是地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追寻精神是为了延续事业。近年来,我们编写了《湘潭历史文化丛书》,拍摄了《画魂》(齐白石)、《乐魂》(吕骥)和《诗魂》(萧三)系列电视纪录片,目前又正在编撰《湘潭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通过“盘点”历史、宣传历史,不断提升湘潭知名度,不断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鼓舞创业的信心、激发奋斗精神,为湘潭的跨越发展架构精神支撑。系统研究历史名人,解析其成长轨迹、总结其成才规律、评介其历史贡献,用来熏陶、激励、引导、教育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意义尤为深远。

启动湘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工作。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地方和谐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湘潭市境内历史文化遗产较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此外,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隐山、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晓霞山、齐白石纪念馆、列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山唢呐”等都是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湘潭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河西历史文化风光带建设的思路日趋清晰,即重点建设窑湾、壶山、唐兴街、城正街、雨湖、万楼六大历史文化片区,再现昔日“金湘潭、小南京”的繁华胜景。作为文化遗产开发项目的红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湘军主题公园、湖湘文化展示中心和湖湘文化名人蜡像馆的建设,也将逐一付诸实施。

 

激发群众文化活力

开展富有地方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曾十分形象地谈到,人们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吃”:一是“吃饭”,满足温饱;二是“吃药”,满足健康健美;三是“吃文化”,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我赞同这一观点。改革开放近30年,“吃饭”已不是问题了,“吃药”的需求也得到很大缓解,但“吃文化”这个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尤其是在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这些群体中显得尤为严峻。“无事”就难免“生非”,沃土“不种禾”就会“长杂草”。如何正确引导群众消遣休闲时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一直是个社会难点问题,也是宣传工作的一块“短板”。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把宣传文化工作‘沉’下去,把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的思路,加强策划,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把群众文化生活搞得“热热闹闹”起来。一是精心办好“流动大舞台”。按照“政府搭台,群众表演,舞台流动”的模式和“把城里的节目送到乡下去,把乡里的表演请进城里来”的思路,借鉴“超级女声”的“零门槛参与”、“形式不拘、风格自由”的一些好做法,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平台,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自得其乐。自年初“流动大舞台”启动以来,先后深入农村、厂矿、学校、社区、工棚等开展活动30余次,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逐渐成长为湘潭市一大文化活动品牌。二是抓好“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东方红广场和白石广场,是湘潭市最具文化特色的两大广场,是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根据地”。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文艺活动,“八一”、“十一”、元旦等纪念节日的文艺活动,由宣传部总体策划,安排相关单位具体承办,在两个广场轮流举行。平时的“广场周末群众文化活动”,则由城市两区的宣传部门负责组织策划。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安排本土风情的文艺节目,如青山桥唢呐、地花鼓、韶山山歌、纸影戏等。20042006年,两大广场共举办了30场全市社区文化展演,15场全市老年秧歌腰鼓大赛,32场企业文化展示活动等。三是引导办好“商家产品促销文艺演出会”。商家利用专题文艺演出活动来宣传新产品、促销产品,吸引顾客、扩大营业量已成为一种流行做法,这也成为群众参与、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目前统计,全市这类活动达100场之多。

 

打造“白石”文化品牌

节会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节会业的巨大带动效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如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重大的催化作用。统计表明,一个好的节会,对经济拉动效应比达到1:9。实践证明,很多地方因成功举办节会而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山东潍坊市,通过举办“国际风筝节”这一大型的国际民间文化活动,既提高了潍坊市的国际知名度,又带动了经济发展。深圳市通过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大地促进了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海南的博鳌,更是一个由节会业创造的奇迹。原是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让博鳌享誉海内外。湘潭是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经济资源。湘潭的文化产业要发展,产业链要延长,就必须舞活白石艺术这个“龙头”,打造白石艺术这个品牌。2004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今年又将举办第二届。我们将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办成国内外有声势、有影响的节会,推动湘潭市文化产业本身发展,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湘潭市正在策划以下文化品牌:一是发挥齐白石的艺术名人效应,依托湘潭特有的艺术人才资源,积极推进艺术创作、艺术培训、广告策划、动漫制作、出版印刷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尽快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二是开发齐白石系列纪念品。建好白石艺术步行街,引进一批艺术复制品制作销售企业,做好齐白石诗书画印系列产品的开发。三是依托白石公园、白石纪念馆和白石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书法绘画、古玩瓷器等艺术品生产、鉴定和交易市场,积极建设邮币卡等收藏品市场。四是做好白石艺术旅游项目。整合白石文化资源,以白石故居、白石纪念馆、白石公园为核心,打造一条白石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展示白石先生一生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

(作者系中共湘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