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夯实“三个基础” 加快富民强省

作者:章 述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9时33分22秒 编辑:redcloud

(一)富民强省,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面对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立足新的起点,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富民,就是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这是一场实力的比拼,也是一场攻坚的战役。古人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我们用兵家的眼光来审视“富民强省”攻坚战,这个“粮草”就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基于此,去年223日,省委首次提出了加强“三个基础”的重大思路。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加强“三个基础”提到了富民强省的重要地位。

这是对湖南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抉择,是富民强省的明智之举。

(二)“三个基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富民强省的宏大工程同样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础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基础设施主要指为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行提供公共条件的设施;基础产业主要指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供给地位的产业;基础工作主要指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营造氛围、提供保障的工作。

“三个基础”意义重大。它立足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全面发展;突出经济中心,统筹兼顾各项事业,是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的持久永续,强调守住耕地、资源、环境、民生“四条底线”,是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讲过:“搞现代化建设要从交通、通讯上入手,我看有道理”;“我赞成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胡锦涛同志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起长远作用的事。”加强“三个基础”,就是做打基础的事、长远起作用的事。

(三)基础先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一直强调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制度、创新、人才等基础要素的重要性,将包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在内的“基础部门”统称为“社会先行资本”,以区别于那些收益来得更快的直接生产性投资,认为社会先行资本的先行建设,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具有重大影响,其完备与否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功与失败。

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论是产业集聚时期还是分散发展时期,交通、能源、通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同时,基础设施通过改变时空的相对距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影响,从空间上使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产业得到合理布局。基础产业不仅支撑起整个产业体系,而且能带动下游产业、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基础产业越发达,经济社会运行就越顺畅,发展后劲就越足。基础工作包括体制、人才、环境等软性因素,在所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达史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普法战争时期德国元帅毛奇的话令人深思。

(四)历届省委、省政府为加强“三个基础”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方面: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高速公路突破1400公里,民用机场发展到5个,缩短了湖南与外界的时空相对距离。以洞庭湖治理为标志的水利建设力度加大,防灾避灾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和社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邮电通信能力迈入全国先进行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55.5%

基础产业方面:湖南以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580亿斤,水稻、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有色冶金、工程机械等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到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

基础工作方面: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外向型经济全方位拓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劳务经济竞相发展。科教实力和人才总量名列全国前茅,取得了一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杂交水稻更是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有一代人的作为。湖南目前的发展局面,是几代人耗费心血打下的基础。今天,富民强省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上,唯有争分抢秒,跑好关键的这一棒,才能不愧先人、造福后人。

(五)基础支撑发展,发展亟需支撑。已经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基础,未来的发展同样取决于基础。只要稍加理性分析,就不难看出,“三个基础”仍是发展中的短腿,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突出,能源保障乏力,交通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脆弱,发展后劲不强;基础产业仍然薄弱,农业“靠天收”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低,资源环境约束偏紧;基础工作亟待加强,思想观念、创业氛围、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问题还不少。面对富民强省的艰巨任务,加强“三个基础”,尤为必要、尤为紧迫。

富民强省,亟需发挥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硬条件。只有加快建设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现代化的城市配套服务体系以及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网络,富民强省才能真正驶入“快车道”。

富民强省,亟需发挥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现代农业是富民强省的基础,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现代服务业是富民强省的关键所在。只有基础产业的大发展,富民强省才会真正成为现实。

富民强省,亟需发挥基础工作的保障作用。基础工作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基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虽然不像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那样直接,但其意义更广泛、更深远。只有基础工作扎实,才能为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六)加强“三个基础”,需要自信,需要清醒,需要时不我待、寝食难安的精神。有人认为,我省经济总量已居全国第13位,现在提出打基础是不是贬低了湖南的地位?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地位从来不是自封的。历史上湖南屡开风气之先,近现代以来更是独领风骚,这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绝对不能说明湖南发展的基础就十分牢实了。打基础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打基础的过程。同时,无论从目前的现状分析,还是从未来的发展分析,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与富民强省的要求都还很不相适应。加强“三个基础”,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卧薪尝胆;不是满足现状,而是面向未来;不是甘于沉寂,而是蓄势待发。

(七)也有人认为,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三化”进程,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夯实“三个基础”,二者是否脱节?这是孤立、片面和静止的观点。实践已经证明,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决策是正确的。省第九次党代会集中党内外的智慧、作出加强“三个基础”的决策,明确指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提升和发展“三化”战略,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是对“三化”的否定,而是对“三化”的深化和提升。必须十分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之上的,决不可单兵突进。古人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离开了基础设施的支撑、基础产业的带动、基础工作的保障,“三化”也难以实现。因此,从“三化”到“三个基础”,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发展战略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八)还有人认为,“三个基础”是否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这种观点过于肤浅。“三个基础”是为了促进发展,“三个基础”本身就是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三驾马车”。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都必须启动“三驾马车”。都是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个基础”抓好了,又好又快的崭新局面才会形成。

(九)“三个基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体现的是求真务实和远见卓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共识。第一,“三个基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湖南实际,符合群众的愿望,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和加快富民强省的深谋远虑。

第二,“三个基础”把准了命脉、抓住了关键。木桶的容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取决于底板是否严实。“三个基础”就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底板”。加高“短板”,加固“底板”,才能承载更多的经济容量,求得长远的发展。

第三,“三个基础”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基础设施是前提,基础产业是支撑,基础工作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建设,整体推进。

第四,“三个基础”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在战略上具有全局性,在时间上具有先行性,在效应上具有长期性。体现的是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第五,“三个基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公益性特征,有的还是公共服务的范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难得的历史机遇,打基础的有利时期。本世纪头20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国际和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对我省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遭其殃。谋求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抓机遇、打基础、促发展。

加强“三个基础”,涉及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基础先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强“三个基础”的强大动力。

(十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加强“三个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科学发展是“三个基础”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基础”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个基础”建设,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内涵,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推动“三个基础”科学发展。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第一准则,使“三个基础”成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破除浮躁之风,既着眼长远谋发展,又脚踏实地打基础。

(十二)加强“三个基础”,改革是动力,开放增活力。加强“三个基础”,项目是龙头,资金是基础,人才是保障。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如何引进?思路不同,效果也不同。向上级争取项目、向银行争取贷款、花大力培养人才等传统的发展路径应当继续重视、努力争取,但根本出路还在于以战略眼光来谋划,以改革精神来推进。观念一变天地宽,体制机制一转活力足。我们务必牢记,哪里有改革开放,哪里就有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加强“三个基础”,功夫必须下在改革开放和创新体制机制上。

(十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政府并不是直接为人民提供财富,而是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人民能够自我创造充足的财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讲就是“候鸟经济”。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营造“洼地效应”,强力吸引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向湖南聚集。

(十四)加快富民强省,目标宏伟;加强“三个基础”,工程浩大。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铆足劲、同心干,创造“三个基础”新业绩,谱写富民强省新篇章。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