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手记】 给孩子一个倾诉的平台
我刚接任初二150班班主任兼教语文,就发现一个叫姜林的学生很木讷。朗读课文时,嘴象征性地动几下,总不发声,更别指望她举手发言。找她谈心,也问不出个子丑寅卯。看她爱理不理的,我心中窝火,总想采取什么方法改变她。
有次,指导学生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文章,我和学生列举了很多题材,其中甚至包括动物亲情的,例如某医院总是购买狗来做解剖实验,只需要一支麻醉剂就可以让一条狗昏迷。那次购买了一条狗,打了两支麻醉剂,那狗还分开四肢死死直立,到解剖时才发现肚子里有4只狗宝宝,手术台旁的医生全体默哀……
例子越举越多,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动物如此,人何以堪?学生打开了感情的闸门,于是开始动笔。两节课后,作文本交上来,查查只缺姜林的。这孩子,做事慢慢吞吞,表情木木讷讷,我用严厉的口吻催促了她。
放学了,我在办公室整理东西准备下班,姜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怯生生地递过本子,我随手丢在桌子上。
第二天,我批阅作文,翻开姜林的文章,一边读,一边心跳加速。等到读完,本子上竟留下了我的泪水。她的作文题目叫《那扇窗,仍然开着》,写她父亲三年前在韶山的一个煤窑里因塌方而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奶奶因失去父亲神情恍惚,写母亲无论严寒酷暑,总是开着那扇窗,张望父亲归来,每隔一段时日,母亲总带着她洗晒父亲的衣物。尤其是过年前,母女俩的手浸在冰凉的水中,将父亲的衣物每处都细心地搓洗,手冻得通红,心也像寒风中的一段枯枝……那份辛酸,那份痛苦,那份无助,怎一个“承受”了得!
我喉咙发堵,泪眼蒙,铺开信纸,写了一封长信,记不清是怜爱,是愧疚,是安慰,还是勉励,只记得我是用真情在写。
放学后,我把信交给了她,她仍木讷地接过信,仿佛与她毫不相干。
第二天,她来得特别早,并且径直来到办公室,泣不成声。我拍着她,想哭就哭吧,她放开了嗓子……
太久的积蓄,太沉的伤痛,太多的委屈……如决堤的洪水,一任倾泄……
以后的日子,她开始变得阳光了,活跃了,毫无生气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我也引导其他学生,呵护这颗伤痕累累的心。
如今,姜林已经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部,工作积极认真,学习主动勤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假如,我当时漠视她的情感,不给她一个倾诉的平台,我不知道,这个孩子还要木讷多少年……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