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重任
——----长沙市芙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
最近,我就义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问题,对长沙市芙蓉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芙蓉区在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中,对这个问题抓得很好、很实,不仅思路明确,措施有力,而且效果极为明显,其经验值得在全省大力推广。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芙蓉区在实施教育强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六大举措。
建立公共财政长效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引发教育发展失衡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根源。芙蓉区从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入手,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从2002年开始,区政府严格按照“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要求,着力建立公共财政长效保障机制,确保本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个百分点。随着区财政收入基数的逐年大幅增长,教育经费也持续大幅增长。教育经费的充分保障,解决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三年,芙蓉区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005年5941元,2006年6974元,2007年8165元,均较上年增加1000多元。2005年春季,芙蓉区在全省率先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2006年秋季又在全省率先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杂费入学;2007年春季对1.6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免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2007年秋季,进一步对1.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并免费提供校服、饮用水、教辅资料等,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真正意义的零收费。
制定学校建设标准,大力改善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芙蓉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制订了一套务实科学的标准,从办学硬件、软件方面促进全区办学条件的均衡。近三年,全区共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维修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学校危房,并率先在全市完成改水改厕改食堂工程。全区共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提质改造了23所中小学。装备功能室65个,所有学校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省Ⅰ类标准。所有学校建成了百兆“校园网”,率先在全省建成了教育城域信息网,计算机生机比达8:1。所有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提高了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全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既解决了一些小区就学难的问题,又缓解了学生择名校的压力。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升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芙蓉区从建设信息化教育平台、开展结对帮助和合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等三个方面,加快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使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保障。他们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优势,加大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利用信息远程传输,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区域性开放,形成优课优师网上传播培训和优秀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果网上共享机制。全区示范性中小学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结对子”,以强带弱,共同进步,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行结对学校年度目标管理“捆绑考核”,被帮扶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帮扶学校也将作降等处理。如配套学校湘湖第二小学(现名“大同二小”)建成并引入大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由于注重培育优质资源自身的造血功能,近年来,芙蓉区在原有的大同、育英、育才、燕山“四大名校”的基础上又涌现了一批新的优质学校,全区市级示范性学校由过去的4所增加到15所。
建立校长与教师流动制度,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备。校长和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择校”的实质是“择师”。过去,由于学校条件的差别,好校长、好教师基本上集中在城区学校和名校,人才流动难,造成基础薄弱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提高缓慢。近年来,芙蓉区以稳步提高和均衡教师待遇为重点,以优化编制配置、职称评聘、晋职晋级和强化激励为导向,促进教师向城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为确保教师合理流动,芙蓉区规定城区新教师和评聘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对口帮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向薄弱学校优先选派、分配了一大批优秀校长、管理人才和年轻骨干教师,配优配强薄弱学校校长、教师。为促进校长流动,芙蓉区取消办重点校、重点班的做法,打破名校校长终身制,实行校长任期和交流制度,规定在同一所学校担任校长不能超过2届(每届4年),鼓励示范性学校校长和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交流。近三年,共有13名校长、9名后备干部和97名教师到城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优秀校长、教师的输入,为薄弱学校注入了优良的管理教学理念、方法,缩小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同时,芙蓉区在保障教师工资和三保一金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2005年、2006年,在职教师人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离退休教师人均达到1500元,教师待遇水平领先全省。在财政教育经费充分保障的基础上,教育部门采取措施,对各学校校产、门面的预算外收入全部进行统筹管理,用于重点安排薄弱学校建设和均衡各校办公经费、教师待遇水平,历史上第一次终结了各学校之间由于预算外收入多寡导致分配不均的局面。
建立生源调配机制,改变招生无序竞争状况。生源质量不均衡是导致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芙蓉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微机派位”的招生原则,完善招生程序,增加透明度。同时,他们在坚持和完善微机派位制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稳妥推进高中招生政策的改革。通过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挂钩,均衡分配名额,改变单纯依据分数线择优的做法,帮助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留住较好生源,使这些学校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使择校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强化考核评估导向,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芙蓉区坚持以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为导向,建立了一整套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评估制度。对教育乱收费现象,他们实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方针,将教育乱收费列入年终考核“一票否决”的内容,与校长签订责任状,与年度考核挂钩。组织“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先进单位”评选,对无乱收费的学校给予10万元重奖,违反的则给予行政处理和重罚。这样做大幅提高了违规风险与成本,一举消除了学校乱收费顽症。芙蓉区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教育工作职责,签订教育工作责任书,将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各相关部门、街、乡,重点考核其支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学校治安等方面的情况,全区上下形成共同关注、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芙蓉区着力基础,成功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有创新性,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以下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党政主要领导认识到位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芙蓉区在落实教育强省战略中,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区的重点任务,是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因而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真正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们完善了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议教育,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视察调研教育等制度。党政一把手更是紧紧抓住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亲自协调,落实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措施明确、具体、有力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芙蓉区在《关于构建和谐之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全区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显著提高,择校现象大幅减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大幅上升”的总体目标,并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同时,区财政部门深化改革、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出最大效益。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整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评估制度,督导监控学校管理及遵守教育法规政策等情况,并将考核评估的结果列入学校年终考核内容。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芙蓉区严格实行教育检查准入制度,建立了各部门、各街道(乡)一把手担任名誉校长的制度,积极为所联系学校排忧解难。交通、公安、卫生、城管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对校园周边治安秩序、道路交通、网吧、娱乐场所、食品卫生等进行集中整治,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平安。与此同时,他们还发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如御天食府出资10万元设立“芙蓉明星教师”奖项,与已有的“华天奖”一起,共同对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他们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科研经费等方面,大力向薄弱和偏远学校倾斜。他们适当提高了薄弱学校教师的收入,改善薄弱学校教师生活水平,并有意识地将一些重要活动安排在偏远的学校,树立了一批热心支教的典型,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强市、强区、强县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抓。
制定各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强规划、统筹和指导,加强对推进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其次,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研究确定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制定出切合当地实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所在和差异程度,不断摸索总结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以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首先,严格按照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教育投人做到“三个增长”,同时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和加大对农村地区及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其次,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精确、深入、细致地管理教育经费,并对经费运行的全过程实施严密监控和监督检查。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并结合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评估机制,确保各项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统筹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师资水平均衡。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项制度,以指导、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水平。在师资培训上,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重点资助、扶持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师进修培训,提高素质。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政策导向,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奖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的工资;对落后县区、薄弱学校教师在评优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措施,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
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作为改造薄弱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通过校校通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特别是教学光盘播放,把优质教育资源送下去,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共享、教改成果共享和名师名校资源共享,使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飞跃。
加强督导评估,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一把手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办法,制定详细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方案,每年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义务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学校和个人,要责令限期整改,追究相应责任,并将整改情况列入下一年度督导内容。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