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时进
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功为民立,利为民谋
(标题中“●”为“”字)
泸溪盛产柑橘。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泸溪送别友人时曾有诗云“青雪鱼落绘橙荠”,清代戴元楠亦有诗“浦市数十里,列市黄橙香”。这都是对泸溪柑橘味美、种植盛况的赞叹。如今的泸溪柑产业正蓬勃健康发展。
基地规模化,夯实产业基础。我们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开挖,统一供苗,分户管理”的原则,与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相结合,与规模开发、全面推进相结合,与优化品牌、提高效益相结合,集中连片开发,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截至去年底,全县柑开发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柑产业基地。2005年我县出台了《泸溪县柑橘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全县柑橘总面积发展到3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30万吨,总产值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柑收入1200元,柑橘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40%以上。
生产标准化,提升产业质量。一是推进种苗培育标准化。柑橘苗木严格实行计划管理,建立了优质柑无病毒采穗圃,兴办了200多亩的优质柑繁育基地,苗木进出由农业局实行统一管理,计划供应,从源头上把好苗木质量关。二是推进柑开发标准化。新开发的橘园,对其梯面平整、开沟压绿、整地植苗都制定了统一规范,严格按标准实施,确保开发质量。三是推进
柑培管标准化。对柑开发制定了技术规程,出台了《泸溪县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等,使泸溪柑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泸溪柑连续三次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柑)评比金质奖,1999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以来,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2006年11月,我县又被国家认定为“中国优质柑生产基地重点县”,2007年,获“中国柑之乡”殊荣。
营销市场化,创优柑品牌。近几年来,我县积极参加省、国家组织举办的各种优质农产品评选活动,泸溪柑被评为“湖南省名牌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柑原产地认证,注册“泸溪柑”商标。每年9-10月,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柑公司、金圆公司、富泰公司三家公司经理进行市场考察和走访营销客商,从而制定正确营销策略,主动占领市场。积极扶持本地销售公司和营销大户参与市场竞争,在郑州、沈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建立泸溪柑营销窗口,努力扩大泸溪柑销售量。现在泸溪柑已成为全国水果知名品牌,销价不断攀升,2006年每公斤比上年提高0.4元,全县果农增收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50元。
加工精深化,拉长产业链条。在抓柑产业化建设中,我们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产销大户。现已培育了柑公司、金圆公司、富泰公司等3家省、州级柑产业的营销加工龙头企业,15个柑专业技术协会和576户 柑产销大户。全县柑销售网点80多个,营销队伍达500多人,以柑橘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柑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逐步形成。
投入多元化,确保产业开发实效。一是政府捆绑资金。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等进行捆绑,每年保证800万-1000万元资金用于柑产业建设。2005年以来,我县共捆绑资金2950万元,引导和扶持群众开发柑。二是部门扶持资金。2005年以来,县直各扶贫包村单位通过职工捐、经费挤、向上争等各种形式,累计投入柑开发资金600余万元。三是吸纳民间资金。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为主”,激发广大农民投资 柑产业建设。近三年来,农民投入到柑产业上的资金达到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