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侧记(2)
1955年毛泽东视察湖南同省地委负责人在专列上座谈
“卅年仍到赫曦台”
因大雨初晴,在列车上谈话,感到非常闷热,毛泽东忽然提出要到湘江里去拱一拱(即游泳)。周小舟看到湘江水猛涨,水质浑浊,担心毛泽东游泳有困难,想用各种理由去劝阻他。一方面请毛泽东的老同学周世钊劝毛泽东不去游泳,或改期游泳。另一方面要公安厅负责同志立即调动船只和省体委的游泳队员陪同游泳,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周世钊向毛泽东提出建议,进行劝阻:“湘江水涨,江面又宽又深,游泳也不方便。”
“你不要说外行话!庄子不是说过吗:‘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越深,游起泳来当然越要便利些,你怎么反说不便呢?”
毛泽东深知周世钊文史知识丰富,故引经据典,阐述江宽水深更好游泳的道理。
毛泽东从城北七码头乘船至猴子石下水,横渡湘江,在河西牌楼口北面登岸,共畅游了一个多小时。
换了衣服后,毛泽东先到荣誉军人疗养院,看望住院的100多位荣誉军人和疗养院的干部战士。他身穿灰布衣服,戴了一顶草帽,同大家亲切握手谈话。然后,毛泽东转乘汽车到岳麓山,旧地重游,看了白鹤泉、云麓宫、爱晚亭、望湘亭等处风景名胜。他对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十分关心,对“一雨悬江白,孤城隔岸青”;“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等古代楹联记忆犹新,特意寻找了一番,询问下落。特别是到了岳麓书院,又看见了熟悉的赫曦台。
当时到云麓宫不通汽车,山势陡峭,道路曲折,只能踏着石阶步步攀登。
上山前,省委准备了三乘轿子,供毛泽东几个年长者坐着上山。但毛泽东坚决不肯坐轿,坚持步行,他带头走在前头,虽然路不好走,但他却走得很快,还同陪游的人说说笑笑,一步一步登上了矗立在岳麓高峰的云麓宫。
游了泳、爬了山的毛泽东,这时感觉肚子有点饿,他一看手表,已经快两点钟了。于是,他提出要请大家在望湘亭吃午饭,请大家品尝湖南风味。并亲自点了红烧肉、炒猪肝、蔬菜、辣椒、鸡蛋汤,另加一份他在学生时代露宿风餐时吃过的野果。他对随身警卫李银桥说:
今天我请客,请你们尝尝湖南菜。湖南菜的做法,离不开辣椒、豆豉、酱油、大火、红锅、煎炒,大家细细品尝。
吃完饭后,周世钊觉得毛泽东游了泳,爬了山,消耗了大量体力,仍精神焕发,像年轻人一样,有说有笑,便对毛泽东说:
“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横渡湘江,攀登岳麓山,赛过许多年轻人。如果把今天的真实情况,讲给青年人听,一定会使他们感到无比高兴,向您学习。”
周世钊讲这番话的意思,是想把毛泽东今天游泳、爬山的精神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特别是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毛泽东也猜出了他的心意,说:“这算什么?爬山吧?仅仅这样几步路,游泳也算不了难事。我们每天都在走路嘛,游泳时有水的浮力帮助,比起走路应该是容易多了。但是,浮水也易于出问题,不能粗心大意。我在一师读书时,有次在湘江游泳,不是同学救护,早就出了‘洋’。”
在岳麓书院,毛泽东坐下休息了一会,同
这次麓山登高,是毛泽东上世纪20年代登岳麓山约30年后再次登上麓山顶。回北京后,毛泽东曾写诗一首,记叙在长沙游湘江登麓山之事。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根本一条看是否增产”
在专列上,毛泽东亲切接见了湖南省委负责人周小舟、周惠、谭余保、胡继宗、李瑞山,湘潭、常德、郴州、长沙等地市委负责人华国锋、孙云英、陈郁发、秦雨屏,益阳县委书记张振江、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等人。
接着,毛泽东召开了专列上的座谈会,专题讨论农业合作化、讲卫生、除四害等农村工作问题,逐条征求意见。
毛泽东同大家见过面后,首先说:召集大家座谈,主要是发展农业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
接着他分门别类提出问题,由与会者讨论和回答。毛泽东桌面上放着两支铅笔和几张纸,他口问手写,非常认真。当他听完省委书记处书记胡继宗一段有条有理的简要汇报后,称赞地说:“我看你像个知识分子啊!”
谈到消灭“四害”时,毛泽东问:“麻雀、老鼠要不要消灭?”在座者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说麻雀尽吃粮食,损害农作物,是害鸟;老鼠偷吃粮食,又传播疾病,应该消灭。毛泽东便用笔在纸上记下“麻雀、老鼠有害”几个字。他又问:“臭虫、乌鸦该不该消灭?”大家都说臭虫吸人血,是害虫,该消灭,但乌鸦既有害也有益。毛泽东听后诙谐地说:“乌鸦可将功折罪,不消灭。”便将已写好的“乌鸦”二字圈掉,保留“臭虫”二字。毛泽东最后提出消灭苍蝇、蚊子的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它们传染病菌,蚊子夏天吸人血,害处极大。毛泽东便大手一挥,下了定论:“该消灭!”
张鹤亭见毛泽东平易近人、亲切随和,便主动汇报起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宁乡县珍洲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张鹤亭说他曾到宁乡县珍洲农业社劳模王国华那儿调查,发现农民组织起来后,乡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剩余,没有活干。毛泽东当即启发大家思考:“是啊,怎样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呢?”张鹤亭说出自己的想法:推行精耕细作。毛泽东补充道:“多种经营加精耕细作,来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看得出,毛泽东对农村农业问题的调查研究非常深入具体,而且对农业发展的前景想得很远。
毛泽东很关心湖南地方病防治的问题。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突出地汇报了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病等流行疾病的情况。岳阳黄沙街的血吸虫病很严重,死了许多人。防治的办法除了积极设法治疗晚期病人外,主要是采取许多防御措施。第二种病是草虫病,华国锋还把草虫标本拿给毛泽东看,介绍情况,开始用草药防治,效果不大,后来改为锑剂,用化学方法杀灭。第三种是钩虫病,宁乡一带较多,患者有脚肿症状,对劳动力损害很大。第四种是疟疾,是蚊子传染的疾病,危害也很大,俗语说“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湘南一带最严重。毛泽东对湖南地方病了解一些,时而速记,时而插言,并提出三年消灭蚊子行不行。常德地委书记孙云英说洞庭湖区不行,水面太大,有外湖、内湖,蚊子多,三年时间不行。毛泽东说湖区不行,其他地方要求三年基本消灭行不行?大家表示一定要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如雨后春笋大片涌现,如何加强管理,使之巩固和发展,是当务之急。毛泽东谈出了他的意见:“农民组织起来后,合作社办得好不好,根本一条看是否增产。要抓经营管理,管理好才能增产,增产了才能巩固。评工记分时,要发扬民主,贯彻同工同酬、按劳分配的原则,不能歧视妇女劳动。”
毛泽东主持座谈讨论农业发展纲要十七条草案,采取的方式是民主集中制、议论表决式,毛泽东逐条逐句地念,集思广益,搞群言堂,当场念,当场议,当场改。讨论“四、五、八”的奋斗指标时,毛泽东设问:湖南再过十二年能不能达到八百斤亩产?周惠回答说,没有特大灾害,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可以达到亩产八百斤。胡继宗补充说:精耕细作,改良品种,扩种双季稻,多种绿草,防止病虫害,小蔸密植,晚稻躲过寒露风,修好水利,这样科学种田,是不要十二年就可以亩产上八百斤的。其他同志献计献策,分析增产条件,明确生产措施,毛泽东听后十分兴奋,拍板说:粮食生产指标就这样定了,到那时,我国的粮食就不紧张了,工业化也有了基础。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