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乒坛女皇”邓亚萍

作者:江 海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03时19分11秒 编辑:redcloud

 

 

邓亚萍祖籍湖南新宁,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后,在世乒赛、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多次夺冠,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球风和球艺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退役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深造。2002年,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供职于北京奥组委。 

 

 

 

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上,邓亚萍堪称传奇人物,20世纪90年代,她是世界乒坛最耀眼的巨星,长期稳稳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这样的战绩在乒坛上可谓前无古人。她确立了自己无可动摇的“乒坛女皇”的地位,开创了长达8年之久的“邓亚萍时代”。

 

不被看好的苗子

邓亚萍5岁就跟随父亲学打球,在这方面,她确实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于是10岁那年,父亲满怀希望地把她送到河南省队培训。然而,没过几天,邓亚萍就被省队退回来了。理由是个头太矮,没有培养前途。

好在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父亲邓大松在省队当教练时的弟子李凤朝,开始组建郑州市乒乓球队,于是邓亚萍就投到李凤朝的门下,实现了自己最初的一个小小梦想,成了一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

市队的训练条件极其艰苦,当时在废弃的澡堂里头训练,只能摆四张球桌,全部是水泥地板,冬天没有暖气。与省队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省队训练场地是两层楼,每层可以放20张球桌,是木地板,冬天有暖气。

面对截然不同的训练条件,邓亚萍和队友们咬紧牙关,发愤苦练,她们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就是打败省队。果然,邓亚萍和她的小伙伴们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出色的成绩使省队教练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位小个子姑娘的价值,他们让不是省队队员的邓亚萍在1986年代表河南省队打了两场重要的全国比赛。正是这次机会,让邓亚萍大出风头!

回忆起初出江湖的那一战,邓亚萍难掩兴奋之情:“我遇到的无论是国家队员,还是世界冠军,全被我打掉了,当时非常轰动!又因为是在家门口比赛,所以最后我们跟湖北队决赛时,河南的观众爆满。他们非常好奇:哪儿来的这么个小女孩?才13岁,居然这么厉害!结果那次我们拿了全国冠军,影响非常大。”

不久,国家队的教练员们听到了这个河南小姑娘的传奇故事,他们开始对邓亚萍进行考察。结果再次出乎邓亚萍的意料,国家队的大门并没有对她打开。仍是同一个原因----对她身高的疑虑!当时有人认为,邓亚萍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

为了邓亚萍的问题,国家队的教练们开了3次会,会上两派意见交锋激烈。在这关键时刻,当时国家队的总教练张燮林力主接收邓亚萍。针对众人对邓亚萍身高的疑虑,张总教练甚至指出,个儿矮,其实是邓亚萍的一大优势!

“你们认为她身材不高是她的缺点,但我认为这个不一定是她的缺点,反而有可能是她的优点。打乒乓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主动,你要去打别人。她个子矮,看见打过来的球都是高的,所以她怎么可能不攻呢,她觉得每个球都是进攻的机会。但是对于高个子的人来讲,他看这个球,可能觉得不该下手,不该那么狠,就过渡吧,因为他看球是矮的!”

作为总教练,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张燮林曾经仔细观察过邓亚萍的比赛。张燮林暗地里观察她的事,邓亚萍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就在我比赛当中,他(张燮林)做了一个统计,有次我自己打丢了11分,可最后还是我赢了。他又问我的对手,你怎么这么被动啊?那个人就说,她老打我,我只能想法控制她。控制得大点呢,就会失误,远一点可能出界,低一点可能下网。”“那是因为球稍微高点我就打她呀,所以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邓亚萍笑着说。

有了这些依据,张燮林觉得很有信心。他就跟国家队教练们讲:“咱们这帮人,帮她提高点水平,帮她减少失误率,我们一定有这个把握的。我们不要求多,让她打丢5个就够了,剩下的她2115赢人家,很轻松。”

就这样,由于张燮林力主接收,邓亚萍终于在1989年走进了国家队大门。

 

霸气与眼泪

邓亚萍被公认是位赛场上霸气十足的运动员,她一举手一投足,尤其是那凌厉的眼神,令无数对手不寒而栗!

许多年后,邓亚萍回忆说:“没有最开始的那段经历,可以说也没有我以后在场上的那种霸气。我觉得任何事情跟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可想而知,10岁的时候,别人都看不上你,你要证明给别人看。你拿了冠军别人还不说你好,更不要说你输球了。如果你再输球的话,就根本没有机会了。”

然而,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霸气十足的女孩,在历尽千辛万苦,取得平生第一项荣誉时,第一反应不是开怀大笑,而是潸然泪下……

那是198949,进国家队只有4个月的邓亚萍,参加了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40届世乒赛。在这场比赛中,邓亚萍与队友乔红合作,赢得了女双金牌。这是她11年乒坛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那一年,邓亚萍只有16岁。

邓亚萍说当时的感觉像做梦一样,直到走出赛场,坐在汽车里,邓亚萍才渐渐地意识到,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想到这么多年来,所经历过的一切一切,这个从河南郑州走出来的16岁女孩哭了。也就在这一刻,她产生了一个16岁女孩似乎不该有的想法。

“当时有一个想法,现在觉得很可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但当时它确实冒了出来。我想,如果我有小孩,就绝不让他去打乒乓球!”

 

“外公老萨”

邓亚萍的另一个传奇经历,就是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的欣赏,两人结成了一对“忘年交”。

任何时候提到萨马兰奇,邓亚萍的脸上就会浮现温馨的笑容。她一直称萨马兰奇为“老萨”,她和老萨之间的友谊缘起于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当时,萨马兰奇为获得冠军的邓亚萍发奖,不知咋的,老萨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身材娇小的中国小姑娘,发完奖后,他郑重邀请邓亚萍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参观。

他的邀请一发出,把当时在场的中国体育官员们吓了一大跳!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全世界体育圈里可谓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由他本人发出的邀请,对象仅仅是中国的一名运动员,这可真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

但邓亚萍初生牛犊不怕虎,却没有觉得这个邀请有多么了不起。第41届世乒赛结束后,邓亚萍就满不在乎地来到国际奥委会总部访问。她到达总部的那一天,老萨给了她许多意外和惊喜。

一到总部,只见大楼门前两根旗杆上一根挂着五星红旗,一根挂着五环旗。萨马兰奇的秘书告诉邓亚萍,这是萨马兰奇主席特意安排的。秘书说,以往任何人都没有这种待遇,因为来国际奥委会参观和访问的人很多,但是邓亚萍是主席专门安排的贵宾。邓亚萍和萨马兰奇在总部饭店大堂见面时,萨马兰奇说:“你知道吗?你是全世界运动员中第一个被我正式邀请访问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人。”

事情到了这一步,邓亚萍才意识到,自己这次参观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随后萨马兰奇为她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两人又达成了一个约定,老萨说:“明年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巴塞罗那是我家乡,你拿冠军我去给你颁奖。”

看到老萨认真的表情,邓亚萍心里偷偷乐了:“谁知道到时候我是不是冠军呢?!”但看到老人对她绝对信任的神情,她也非常感动,暗下决心:就为了老人的这份约定,她也要想方设法,把奥运女单的金牌拿下来!

然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原来,早就与邓亚萍约定要给她颁奖的萨马兰奇,在邓亚萍即将获胜的时候,却仍迟迟没有露面。

国际乒联主席当时就急了,因为他知道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的约定。眼看着邓亚萍已经顺利地连赢两局,萨主席还没露面。于是,这位主席找到张燮林,要求先暂停比赛,等老萨来了再接着比。

对于国际乒联主席的请求,张燮林哭笑不得!他反问对方,我有这个权力吗?国际乒联主席恍然大悟,赶紧找来裁判长,真把比赛停了下来。终于,萨马兰奇来了,比赛重新开始。偏偏这时,邓亚萍却输了一局!

在这个过程中,老萨一直端然稳坐,面带微笑地注视邓亚萍,满怀信心地看着邓亚萍,他的神情被邓亚萍看在眼里,成为一种莫大的鼓励!

赛后,老萨为邓亚萍颁奖,并亲切地拍拍她的脸蛋。这一举动后来成为体育史上的经典电视镜头,在很多节目中反复出现。此后,每逢邓亚萍有重大比赛,老萨一定亲临现场,并为夺冠后的亚萍颁奖。久而久之,中国乒乓球队对此习以为常,并给老萨起了一个绰号???“外公”。

每当领队或队友对邓亚萍说:“亚萍,你外公来了。”邓亚萍就知道,是老萨到了。

 

苦学英语成功转型

从邓亚萍第一次到洛桑做客时,萨马兰奇就向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她努力学习英语,后来每次见面他都一再强调。只是当时邓亚萍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打球上,并没有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直到1997年,邓亚萍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执行委员时,她才真正明白了萨马兰奇让她尽快掌握英语的用意。他是要把她引领到国际体育舞台上,让她不仅表达自己,也表达中国,而英语正是这种表达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当邓亚萍意识到这一点时,考验已经到了。19985月,邓亚萍第一次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召开的一个会议。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特别希望她用英语发言,以展现中国运动员的风采。而这时,邓亚萍英语水平几乎为零。怎么办?打小就有股狠劲的邓亚萍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办法。

提起这件事,邓亚萍就忍不住笑了:“5分钟讲话,英文文稿当时已发到英国。我看也看不懂,当然也不会念。后来想了一个办法,请一个老师把这篇讲话稿念出来并录音,我带回家跟着学,然后定时去他家纠正口音。为了这5分钟的讲话稿,我准备了一个月。”

就这样,靠着生吞活剥与死记硬背,邓亚萍麻着胆子走上了国际讲台。当一个又一个英语单词从她的嘴里蹦出来时,现场最惊讶的人就是萨马兰奇了,因为“外公”太了解她的底细了!

邓亚萍讲完话,萨马兰奇就跟在场的人说:“大家知道吗?她学英语才几个月,今天能用英语作这个讲话,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她祝贺。”在场的人都给邓亚萍鼓起掌来。

邓亚萍并没有满足于这一时的“成功”,她决心深造。在进入国际奥委会工作的同时,也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对于邓亚萍来说,选择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造,实在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一般运动员由于文化基础较差,重新深造时,大都会选择文科学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头号理工科大学,课程紧、学业重是出了名的,许多高考状元入学后都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经管学院,院长就是当时的中国总理朱基。所以想靠关系和名气混出文凭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邓亚萍凭着打球时的那股狠劲,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拼搏,终于顺利完成了必修课,后来又以交换留学生的方式,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科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底,邓亚萍用英语完成了硕士论文,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同时接到了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