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侧记(1)
题记: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今年,本刊将以“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侧记”为总题,为读者回放毛主席50次回湖南的珍贵片断。
“他是你们的书记,有事就找他!”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外出视察,常常被群众认出来,造成人们围观、交通拥堵的现象。有一次在长沙,他想游湘江,谁知道被市民发现,江边顿时围上来成千上万的群众,他只好作罢,索性与父老乡亲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有关部门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便作出规定,对毛泽东外出加以这样那样的限制。
毛泽东很注意随时随地拉近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长沙街头视察时,他不时地指点着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对围观上来的群众说:
他是你们的省委书记,他是你们的市委书记,有事就找他!
有事就找他!毛泽东的这句至理名言,对党政干部来说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他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天职;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关怀备至的照应,指引他们寻找排忧解难的渠道。时过境迁50年,细细琢磨起来,这仍然是深入浅出的一个执政理念。
毛泽东针对不少地方党委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对湖南省委领导同志强调说:要关心群众生活,群众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生产、生活要兼顾安排。
张平化在向干部作报告时说: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一点也不能忽视不断地检查和改正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要十分强调坚持领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斗争的最前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遇事与群众商量;防止漂浮和强迫命令。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协作,防止本位主义。坚持密切关心群众生活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严格批判和纠正铺张浪费的大少爷作风。
张平化从湖北调到湖南担任省委书记,秘书也跟随前往长沙工作。在长沙的一次活动中,毛泽东见到张平化的秘书,认识他,说:你怎么又到了这里?这里是我的老家呀!接着,毛泽东嘱咐他说:你到了这里,第一要学会吃辣椒,第二要学会讲湖南话,要不你怎么接近群众?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到湖南,根据全国全党的工作重心,对湖南省委的工作给予直接的指导,要求贯彻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争取工农业生产的好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求干部不要浮在上面,要多下乡,下去蹲点很重要,是转变作风的关键,不管哪一行业,都要摸清情况,才能有正确的政策;要求加强相互学习,反对夜郎自大,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湖南省委积极贯彻毛泽东的指示精神,端正思想路线,转变干部作风。60年代初几位省委书记下基层任职,派华国锋下去兼任湘潭地委书记,万达下去兼任常德地委书记,胡耀邦兼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后,华国锋又兼任湘潭地委第二书记。干部下去了,作风转变了,农业生产就上去了。这使历届湖南省委班子树立了比较深入扎实的良好工作作风。毛泽东在湖南提出的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湖南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切实的贯彻。湖南大力发展农业,抓紧粮食生产,注重科学种田,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使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稻谷、苎麻、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猪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三位。重视“三农”问题,加强“三农”工作,促进“三农”发展,成为历届湖南省委的共识。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在湖南靖县的中央干校呆过两年,在那儿进行锻炼,同时了解社会,向农民、工人学习,增强与工人、农民的感情。主席认为,不了解农民,不会做工,不是一个好干部。我们工作在主席身边,主席经常问我们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开始还好一点,后来就批评我们,说我们五谷不分。逼着我们去学习,去认识。他不仅自己喜欢看书,还经常要求别人多看书,多接近群众,向群众作调查。他要求领导干部每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基层作调查或工作,联系群众。这样,群众才敢向领导讲真话,领导也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席对那些只了解表面现象的人是坚决反对的。毛主席回湖南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这不仅因为湖南是他美丽的故乡,而且因为湖南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所以,主席经常到湖南,看一看,听一听,了解一下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因为提高人民生活,把人民生活搞好,让人民安居乐业,是毛主席的一贯意愿。他总是问省委的同志,全省粮食产量多少,有没有自然灾害,工业发展快不快,形势如何,群众吃得饱还是吃不饱,特别关心人民群众穿衣吃饭的问题。主席对湖南搞好农业,亩产上升,灾害减少,人民收入增加这些都很关心,也很高兴。毛主席关心家乡建设,但是并没有让湖南得到特殊的照顾。他强调自力更生,自己动手。
“统战工作在湖南尤要摆在首要地位”
1954年,毛泽东乘专列从广州到湖南,先后抵株洲、长沙,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陪同。这时的毛泽东,刚满60岁,离开家乡正好20年。列车进入湖南,看到熟悉的乡亲面孔和山川风貌,他心情十分激动。
在株洲车站,毛泽东的专列停车20分钟,车站党支部书记张会福、站长张强上岗服务。毛泽东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布鞋,走下专列,在4个工作人员陪同下踱步在站台上。遇见一位年轻的铁路负责工作人员,便与他交谈起来。毛泽东问知他27岁,十分高兴地说:好啊!你们青年人起来了,我就放心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把建设祖国的任务完成好。
这位青年干部初遇毛主席,心情紧张,十分拘束,但毛泽东三言两语打消了他的顾虑,两个人交谈得很愉快。毛泽东行至专列车头位置时,看见列车挂钩员正在工作,便问陪同人员:“你们知道列车的挂钩是谁发明的吗?”陪同人员都答不上来,毛泽东便介绍说:是詹天佑发明的。并接着说:我国铁路战线还是有很多人才的。
专列到长沙后,毛泽东探望了湖南省省长
程潜,与毛泽东的渊源深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50年代,毛泽东几乎每一次回湖南,都要看望他,对他尊重有加。毛泽东曾说:
颂公(程潜)老年人,免不了留恋家乡,他在长沙有房子,我们给他在北京也准备了一所房子;他在湖南有个职务,在北京也有职务,可以在长沙住,也可以在北京住,只要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不要搞具体工作,让他过好晚年。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人民委员会”,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程潜便请毛泽东题写“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横额。当年10月27日,毛泽东手书了“湖南省人民委员会”8个大字。
1958年6月中旬,毛泽东到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汇报工作。听取汇报后,毛泽东邀请省长程潜共进午餐。席间,程潜因为任省长多年,又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重其事地再次向毛泽东提出辞去湖南省省长的职务。毛泽东真诚地挽留他道:
颂公怎么要辞职?是不是以为自己用了两个右派就引咎辞职?不要紧嘛,我也用了右派。要不您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湖南。夏秋两季来北京住,春冬两季在长沙住。现在大局安定,颂公德高望重,还是您担任省长为宜。
盛情难却,程潜点头说:好!好!好!我尽力而为。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