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新农民 新风采(系列)樵华:带领移民念活“养猪经”
人物简介:樵华,女,1971年出生。2001年作为三峡移民举家迁到衡阳县西渡镇九联村九联组,通过科学养猪带领移民致富。
披着一头长发。说话声音特别清脆,在电话里听起来像个小女孩。见面时,只见她做事风风火火的。“我生的一张女人的脸,实际却是男人的性格。”樵华大大咧咧地对笔者说。
也许,正是“男人的性格”让樵华有了今天的成绩。高中毕业后,她来到海南一家大型鞋厂打工,没做多久,她就坐上了主管的位置。2001年,樵华一家与乡亲们一道,响应党和政府建设三峡、支援三峡的号召,从重庆忠县举家迁入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九联村九联组。樵华这时在深圳一家大型鞋厂工作,担任主管,月薪4000多元,乡亲们十分羡慕她有这样一份高薪而安逸的工作。
每年春节回家,樵华喜欢到这家看看,那家走走。闲聊中,樵华发现因为气候、土壤和习俗等原因,大家对“新家”很不适应。尽管各级政府和乡亲们给了移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照顾,当地政府为移民发家致富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背井离乡的人对故土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大家都想返回故乡,没有一个人想去创业致富。几年下来,移民们生活没多大变化。
对乡亲们极有感情的樵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样才能帮助乡亲在新的家乡发家致富。樵华想:“现在乡亲们最需要一个创业致富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要肩负起这个担子,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当樵华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丈夫不同意:“你在深圳工资高、待遇好,环境也轻松。回到湖南新家人生地不熟,创一番事业谈何容易。”但是樵华还是决定回衡阳创业。凭着多年在外积累的经验和不怕吃苦的韧性,樵华回到衡阳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番仔细考察和评估:养鸡,这里不适合;种果树,没有成片的土地。养猪,这里距广州近,每天都有一车一车的生猪运往广东,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但樵华很快发现,移民们都在沿用传统办法养猪,这样肯定不能致富。为了尽快掌握一套科学的养猪技术,樵华带着简单的行李,购买了300多元科技书籍,来到了衡阳县种畜场,向专家虚心学习一个月。从种猪的选择、饲料的配方、疫病的防治等知识一点一滴地学起。学成后她回家建起了一栋400多平方米的猪舍,随后又到长沙买回了20多头大约克良种母猪,到县种畜场购回50多头仔猪。通过科学喂养,第一年就盈利2万多元。
樵华养猪致富了,但她没有忘记乡亲们。一户、再一户,来向她请教如何养猪的越来越多,她心里越来越高兴。每天都去养猪户家中查看猪的生长情况,告诉养殖户如何配制饲料,如何给猪栏消毒,如何预防疾病……在帮助大家掌握技术的同时,她还为一些困难养殖户免费提供兽药。有的移民没有钱买仔猪,她给他们先赊着。
移民阳万国养的生猪半夜发高烧,一直退不下去,他急得赶紧跑来请樵华帮忙。樵华二话没说,披件衣服就往外走,等用完药、消好毒后已是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了。60多岁的周德巨儿子儿媳都出外打工了,他也想养几头猪赚点钱,樵华便帮他选购了6只猪仔,然后每天都去帮他观察生猪生长情况,帮他给猪打疫苗。生猪出栏时,她又帮着销售。
在樵华的带动下,九联组14户移民,饲养良种母猪总数已超过80余头,年出栏肥猪1800头,仅此一项就带来近10万元的收益,人平增收500多元。附近几个村的重庆移民们闻讯也赶来向樵华取“养猪经”,樵华照样悉心传授。樵华自己养的猪也越来越多,她打算明年养猪上千头,年收入突破20万元。在她的影响下,衡阳县第一批68户三峡移民,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养猪赚钱后,移民的生活达到了当地村民的同等水平,再也没一家移民想搬回重庆了。
为了确保养猪产业健康发展,樵华又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了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协会实行统一种猪,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贷款,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通过实行“八统一”,既让生产成本有所降低,销售价格有所提高,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目前,加入养猪协会的会员已有46人。
樵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有了更高的目标。目前她正同有关部门筹划,打算建立一个规范型综合养猪开发基地,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带领移民逐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人生感言: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仁慈。
点 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樵华赠与乡亲们的是点石成金的“致富经”。在她的带动下,移民们增加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心灵上的安稳与希望。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