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文化梦想
用先进文化引领新农民,让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文化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攸县坚持以“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
突出文化兴农,树立农村发展新理念。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先进文化。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民富裕起来后,文化需求更加强烈。但由于乡村文化建设出现萎缩,文化设施功能退化,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低俗之风乘虚而入,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文化兴农”的发展理念,出台了全县加强和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选择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突破口,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00个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以新阵地带动先进文化,在希望的田野上建设农民和谐精神家园。
突出改革创新,打造农村文化主阵地。我们坚持以改革精神和创新思路,推进“乡村大舞台”建设。一是抓好科学规划。把“乡村大舞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功能定位上坚持休闲场所、活动中心、培训基地、文明窗口“四位一体”,同步配套图书室、宽带网、篮球场、卡拉OK、健身房等设施,规划了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精神文明展示等功能区,保证了乡村大舞台的高起点和高标准。二是抓好硬件建设。由县乡村三级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选址,工程建设做到统一格调、统一设计、统一验收、统一用途。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对每个点配套专项资金2万元、农民健身工程1.5万元,并充分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建设项目和学校合并后的剩余校舍等闲置资源,积极发动社会投资捐建,确保全县整体推进。2007年第一批32个点总共投入800多万元,其中社会投入资金达550余万元,已全部建成使用。三是抓好软件配套。同步配套和创建经营管理机制,确保舞台持久旺盛的生命活力。建立财政购买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改革县剧团、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投入方式,采取送一场戏补助2000元、一场电影补助200元等办法量化文化服务,实现养事不养人、文化勤下乡的目标。建立“文化墟场”综合服务机制,由文体、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到乡村大舞台办“文化墟场”,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信息等下乡活动,让农民在“大舞台”享受到“大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文化竞赛机制,文化服务点每年组织周边村举办比赛活动不少于2次,乡镇举办比赛活动不少于2次,全县组织活动不少于1次。去年以来,通过政府主导、部门主办、企业冠名等办法,成功举办了千人腰鼓大赛、乡村文艺汇演、农民文化周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生活的社会化和经常化。
突出强农惠民,实现文化服务真效果。“乡村大舞台”建设启动以来,切实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大延伸、先进文化的大展示、市场信息的大交流、部门服务的大综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和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培育了乡土文化人才,活跃了农村文化舞台。一是激活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从业人员已迅速发展到15000多人,群众自发组织了300多支腰鼓、军鼓、威风锣鼓、龙灯、秧歌、皮影等演出队伍,自编自演了《歌唱家乡》、《话说环境》等歌曲、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二是强化了农民培训。去年以来,全县乡村大舞台共举办文艺汇演260多场,送电影下乡1300场,发放科技、卫生、法律等各类宣传资料60多万份,部门“下乡”效果显著增强,农民通过“乡村大舞台”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术,交流了信息,提高了本领。三是弘扬了文明新风。现在,运动健身、读书看报、上网浏览等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逐渐取代了打牌赌博、扯皮打架、封建迷信,农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作者系中共攸县县委书记)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