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善于从文化的层面谋划和推动城市建设

作者:李湘舟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4日 03时40分39秒 编辑:redcloud

我们知道,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996年召开的“世界人居大会”明确指出:“21世纪将是城市的世纪。”

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因而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或者说是人类文化的象征。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过: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个生活中心;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城市的特殊内涵和定位,这就是:城市不仅是物质空间,也是精神空间;不仅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载体。因此,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既需要物质的依托,也需要精神的支撑;既需要经济的引擎,也需要文化的动力。

进而言之,我们还要明确城市文化是什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得知,城市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一种“大文化”范畴的城市文化。而狭义的城市文化,则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这是一种“中文化”范畴的城市文化。我们通常所讲的城市文化,指的是后者。这种城市文化,主要涵盖物质、制度和观念等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物质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城市的地理风貌、建筑风格、人造景观、文化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中体现的精神因素;其次是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城市法律规章、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精神因素;第三是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精神、价值观念等纯精神观念的因素。从以上这些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具有城市其他“硬件”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它能够“美容”,也就是能够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它能够“励志”,也就是能够产生精神动力,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它能够“引凤”,也就是能够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引进战略投资;它能够“生财”,也就是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归根结底一句话:城市文化建设既是城市的一个精神亮点,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因为这样,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城市文化建设看得很重,抓得很紧,自觉而又积极地把它作为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作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或者说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要看到,城市文化建设现在还只是处在“破题”阶段,“破题”后如何做出精彩文章的任务还很重,特别是如何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出现记忆消失、文化沉沦、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管理错位等倾向的任务还很紧迫。而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建设城市文化要高瞻远瞩。也就是站高一点、看远一点、想深一点,不能想到哪里就做到那里,而要瞻前顾后,该出手时才出手。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是经过了30多年反复论证后才最后确定修建的。为什么如此慎重?因为城市文化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就是不可逆转性。通俗地说,就是城市文化建设没有回头路可走,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一个文化景点、一座历史遗址,一旦毁掉就无法恢复;一个公园、一条街道、一幢楼房,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因此,我们建设城市文化,一定慎之又慎,特别是要认真搞好规划,无论是做修路架桥建房等“加法”,还是搞拆除搬迁等“减法”,都要深思熟虑,科学论证。在这方面,有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茶马古道上的丽江,始终立足于历史传统,从而成就了这个偏远小镇今天的辉煌。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曾经因为对城市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考虑,留下的“城中村”一度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包袱。我们要善于从这些“付了心血”的经验和“交了学费”的教训中寻找一些启示。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启示是避免走两条弯路:一条是“重经济、轻文化”的弯路。城市建设不是单纯的物质建设,那种把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硬任务,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思路,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另一条是“先发展、再整改”的弯路。城市文化建设没有小问题,那种“先发展、再整改”的思路是不负责任、没有历史感的表现。因此,我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认真做好整体规划。只有认认真真规划好,才能扎扎实实建设好。

其次,建设城市文化要人无我有。也就是城市文化建设要有鲜明的个性。个性可以赋予城市特色,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比如,只要我们一提起音乐之都、水上之都和世界之都,相信许多人一下子就能说出他们分别指的是维也纳、威尼斯和纽约。这就是城市个性的生动体现。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说过,中国的城市只有房屋,没有建筑。这主要是指我们的城市缺乏个性和特色。这么多年了,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对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冲击,城市形象趋同、缺乏个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区、建筑正在被标准化的开发逐渐吞噬,许多优秀的地方文化正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逐渐消失,导致我们很多的城市是一个模子、一副面孔、一种风格,“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因此,如何防止雷同、突出个性,是当前我们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让我们的城市充分演绎出各自的内在气质、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的一个最简便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人无我有的地方特色资源。为此,我们建设城市文化,除了做好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绿化、小区规划等“公共表达”文章之外,还要想方设法把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体现出来,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的、历史的、风情的城市品牌。比如:长株潭可以做“两型社会”和红色“金三角”的文化品牌,岳阳可以做岳阳楼“先忧后乐”的文化品牌,常德可以做“中国诗歌第一城”的文化品牌,怀化可以做“民族文化村”的文化品牌,等等。这,应该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再次,建设城市文化要形神兼备。也就是城市建设不仅要重视看得见的硬件,也要重视看不见的精、气、神。道理很简单,因为城市不仅是广大市民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所谓形,就是表现在城市外在的风貌气度;所谓神,就是蕴含在城市内在的品格气质。一个城市只有形神兼备,浑然一体,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魅力。怎样才能形神兼备?我觉得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坚持人本文化。也就是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深入研究和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居住、交通、环境、就业以及情感的需要,努力把城市打造成为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生存空间。二是继承历史文化。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一笔不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却能促进城市繁荣富强的“绿色财富”,我们一定要确保让这笔财富保值增值。三是倡导生态文化。也就是丢弃那种依靠掠夺资源、消耗能源的发展模式,把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四是弘扬创新文化。城市是被创新、改革的对象,同时也是人类创造力勃发的温床。人类很大部分的知识和科技创新都来自城市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在城市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只有通过创新来引领城市发展,城市才有可能不仅不是问题,还可能成为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途径。

第四,建设城市文化要共识共为。也就是建设城市文化不能只是少数几个部门唱“独角戏”,而要形成社会各部门的“大合唱”。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像建筑、道路、小区等城建工程那样具有直观性,更需要全社会自觉参与、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因此,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城市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党委政府牵头,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好统筹协调工作;需要宣传文化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协商、精心策划、抓好落实;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支持、密切配合;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确保把文化因子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要建立健全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把关程序,完善城市文化建设的考评机制,把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于那些不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甚至有损城市形象的作法,要严厉批评和坚决制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