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竟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曰,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我读书喜欢追求纯正二字。比如,学历史,就要读古文,不要今译的;学外语,就想用外国教材,学地道外语。这样读书,很多时间都花在求书、挑书的环节,然真正获得一书捧读,其感觉特别心安,特别“正点”。在上海时,常到上海书店买些外文原版的影印书。到长沙工作后,就常去市外文书店淘那些廉价的影印书,买了不少原版英文字典。后来,大套大套的书还买了不少,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二十五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西学基本经典》等等。书多了,汗牛充栋,读得并不多,查阅方便而已。
读书若是没有压力,信马由缰,那是最惬意的事情了。然而,不曾想读书有时候却成为一种生活的胁迫,一种寻求改变命运的途径。我从工厂跳了出来,到外面的公司做过几年,每况愈下,下海不但未发财,反而呛了几口水。无奈之中,认准考研这条路。至此,急功近利替代了先前那种漫卷诗书的情调,每日专注于考研的那几门专业以及公共课,反复研读教材和资料,直至耳熟能详、融会贯通。在人生的低谷中,我深切体会了读书需用力的道理,也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读书与前程的那般紧密相关性。
终于再度进入学府深造,在书的海洋中继续涉猎。由于研究西方学者的原因,研读原版书是日常功课,但是读英文慢,往往一天还消化不了几页纸。矛盾之中就向导师请教,导师答曰,这是基本功,读一次原著,就是一次,胜读其他书十次。读了原著,才有发言权,是读译本、读其他书不可替代的。前辈大师读马恩文本,达数十遍之多,由此而成深厚之功底。正本清源,日积月累,这些道理虽然简单,然不经实践,不能领悟。
读书、工作;再读书,再工作。如此两轮,从哲学上来讲,是对应于理论到实践的两次飞跃。然而从读书到工作,实为惊险的一跃。当再次踏入工作岗位之后,却发现,多读了些书,未必就多明些“道”。新的岗位、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如同摆在面前的“无字之书”,得花更多功夫来研读。古人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得内圣而外王,把读书之道与做人之道、为政之道相系。我想,若果能如此,则缘书求道,其道亦或不远,然此中之艰辛曲折,必更甚于读书本身也。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