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周有光的读书生活
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百岁老人,经济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躲进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于是,103岁的他还是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从《西游记》到《资本论》
作为出生在晚清的周有光,小时候接触的依然是《三字经》之类的书,不过给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西游记》。“我们那一代人,小孩子认得几个字以后,都喜欢看《西游记》,不像现在可以看的东西多了,我们以前没什么好看的”。不过,周有光却自言自己看《西游记》是看了两遍才看懂的,“读书是件很好玩的事,第一遍看不懂,不要放弃,看第二遍,也许就能看懂了”。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周有光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
1923年,周有光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那是教会学校,图书馆随便去看,那时我不仅看中文书,也看英文书”。那时的周有光受左翼思想影响,决心阅读《资本论》,“对我们来说,《资本论》很重要,但是那时没有中文的,我埋头苦干阅读英文版,结果看不懂,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内容看不懂。”由此,阅读的乐趣往往就跳跃在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二遍的懂之间。
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
1956年,周有光从上海调来北京,住沙滩原北京大学内,那是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造的一座小洋房,周有光占其中两间半房间。“一间我母亲和姐姐住,另一间是老伴和我带小孙女住,半间做我的书房、客室、吃饭间。”而周有光也只能将书放在半个书橱内,“另一半留着放菜碗,由此我在《新陋室铭》中写道: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书橱与菜橱功能合一的境遇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有好转。当时,周有光所在的单位建造新简易楼,分得两大两小四居室。其中一小间,
书桌虽小,书橱却很大。在这个9平米的空间内,除了在窗口放小书桌,入口放个沙发,其余之地全是周有光的书架。周有光嫌这个书房小,进而,四个房间全都被布置成以书架为主,书成了这个家的主角,“我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因为放了家具就不能放书了。”
沈从文叫他“周百科”
从小时候开始,周有光就读了很多书,但对他终身受益的书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周有光的书房中,专门有一书架摆满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共三排,从上至下分别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事实上,周有光还有“周百科”的外号,那是拜连襟沈从文所赐。而在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
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比如说世界历史,就告诉我们下课到《不列颠百科全书》看哪些条目。”“这部书非常好。一个题目,简简单单给你讲,而如果去看书,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本书,看百科全书反而可以节约时间。”周有光自认《百科全书》的作用非常大。
到了后来更有趣。改革开放时期,中美两国要搞文化合作工作,当中有一项就是要翻译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周有光竟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为“周百科”。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