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 毛泽东:读书立志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爱读书。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使他长见识,明事理,是他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毛泽东从小就有喜爱读书的习惯,在韶山南岸、关公桥等私塾读书时,他跟私塾先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诗经》、《论语》等儒家传统经典,同时还读了私塾先生不教的“闲书”,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前者使少年毛泽东对历史有所了解,并产生广泛兴趣,后者给他留下了更深的印象。1910年秋天。16岁的毛泽东考取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离开韶山时,毛泽东改写了一首诗留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东山小学堂原为东山书院,在湘乡县城外的东台山麓,清末随新学的兴起而改为学堂。同旧式私塾相比,它除了传统的经籍课程外,还增设自然科学和地理、英文、音乐等科目,并设藏书楼收藏中外书籍和新潮报刊。在这里,毛泽东阅读了许多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和报刊。现在保存下来的他读过多遍的《新民丛报》原件上还留有他批注的手迹。在第四号《新民说》第六节“论国家思想”处,毛泽东批道:“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为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在他读过的《世界英雄豪杰传》一书中,圈点最多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迦德邻女皇、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传记。他对同学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努力。”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的阅读,使他确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志向。
1911年春,18岁的毛泽东到了省城长沙。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革命派办的《民立报》,接触到许多革命言论,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毛泽东读书读报十分认真,并逐渐成为他一生的习惯。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为省立第一中学)。此时,毛泽东在老师处借到的一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毛泽东认真地读完这部116卷的编年史书后,概略地了解了从黄帝到明末的历史演进,同时更觉得学校课程有限,不如自己读书自己研究更有长进,于是决然退学,搬到了湘乡会馆,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开始了他后来称为“极有价值”的自学生活。
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读书期间,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中外书籍和各种报刊,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此时,他才知道世界很大而中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湘潭县在地图上根本没有。这个发现,对一个走出乡关才一年多的青年学生来说,感受是多么新鲜和强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广泛阅读了地理、历史书籍和罗马、希腊的古典艺术作品,阅读了十八、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著作和自然科学著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等。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的读书生活,相当于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并由此初步确立起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省立图书馆自学、读书期间,毛泽东认真地坚持执行自己的读书计划。他总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馆门一开,他第一个进去,晚上关门,最后一个出来,中午则到街上买两块米糕充饥。他不停歇地读,而且每读一本书,都记下新的发现,写下新的体会。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半年的自修、读书,使他打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更加坚定了他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志向。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