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侧记(3)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1956年5月30日,毛泽东乘飞机从广州返京途中停机长沙,在蓉园住了一天。
到长沙后,毛泽东走出机场,搭乘停泊在机场附近的一艘汽轮巡视湘江。他触景生情,吟诵出苏东坡《前赤壁赋》。毛泽东在船上与湖南省委领导同志交谈,听取了省委负责人周小舟、胡继宗、谭余保、周惠和长沙市委书记秦雨屏的汇报。午餐后,毛泽东稍作休息,中午13时更衣,从猴子石下水畅游到水陆洲后登岸。毛泽东身披浴巾,向正在洲上种菜的菜农走去。一路走访菜农、居民,谈笑风生,兴致勃发。伟人赤足,披着一袭毛巾浴衣,潇洒至极,记者拍下一幅毛泽东泥腿子站在农户门口与乡亲交谈的照片。半个钟头后回到汽轮上,驶向东岸。由程潜陪同游览了烈士公园,瞻仰了烈士塔、纪念亭。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侯波回忆说:看到毛泽东要上岸,我立刻又赶到前面去抢镜头。毛泽东上了岸,披了一件浴衣,踩着稀泥走。满腿是泥,浴衣下摆也全拖了泥。他兴致勃勃,在泥里踩得很来劲,大概是又体会到小时候玩泥的乐趣了吧?岸边出现一条小路,毛泽东上了路,顺路走到一户人家门前。家里没有大人,只有几个娃娃。尽管娃娃眼尖,尽管这家人家屋里挂着毛泽东的肖像,几个娃娃却没有谁认出毛泽东。也难怪,他们心目中的毛泽东是不可能光着身子,踩了满脚稀泥的。“给我点支烟吸。”毛泽东烟瘾是很大的。一名卫士递烟点烟,另一名卫士就借来把椅子请毛泽东坐下歇歇。娃娃们围着毛泽东看热闹,毛泽东逗一个小娃娃。小娃娃不知道拿了个什么东西,毛泽东问:“给爷爷看看好吗?”那孩子鬼机灵,双手捂得紧紧,往上一举:“你猜不着!”多好的画面啊!咔嚓,我又按下了快门。你瞧,毛泽东腿上不是糊满泥了吗?浴衣下摆上也全是泥。他和娃娃的神态都是那么自然、朴实。若不是睡衣“现代化”了一些,真可以说是“农家乐”了。
为了方便群众,毛泽东叫周小舟今后在这里修一个好码头。乡亲们特意打来最新鲜的白沙井水,送给毛泽东饮尝。诗人兴会,于是有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诗佳句。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对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的随身厨师程汝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记忆。当时在长沙,厨师李锡吾和程汝明突然接到通知:“快做准备,马上出发,去武汉。”程汝明赶紧把准备在长沙烹制的武昌鱼收拾起来,冷藏在用冰块自制的“冰箱”里,赶到武汉,取出武昌鱼,加入紫苏、料酒、盐等调料,烧制得十分清淡,毛泽东吃得很可口。事隔50年,程汝明依然能够非常清晰地回忆起当年他给毛泽东烹制武昌鱼的情景。
对这次游湘江,毛泽东不仅十分满意,而且记忆犹新。过了一年,他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发表著名的关于世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演讲时,还特别问道:
“你们有湖南人吗?在湘江里游泳过吗?我去年游过三次,还横渡过长江两次。”
说着,毛泽东用他的大手轻轻比划了两下,好像横渡大江大河丝毫也不费力似的。
“征购过头,农民吃不饱,总是不好吧!”
1957年9月7日?9日,毛泽东乘飞机到湖南,开展调研考察。
到湖南之前,毛泽东对谭震林关于在湖南攸县贯彻民主办社和整风问题的报告作了一个批语:
小平同志:
此件值得一看。除印发政治局、书记处及在京中委外,请考虑可否转发地方各级党委参考。
谭震林1957年6月24日的报告说,他在老家湖南省攸县住了40多天,根据民主办社的方针,亲自领导整顿了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整社中发现,目前社员最关心的,也是社员、社干部之间造成矛盾的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不民主,账目不公开,从而引起社员对社干部的很大怀疑。通过财务清算,公布账目,并且对少数贪污、占小便宜的干部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处理后,社员的怀疑解除了,生产情绪提高了,同干部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关于县级机关整风问题,报告说,整风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是干部的特权思想较严重,二是在工作中存在狭隘的阶级观点;三是官僚主义发展到不愿动手动脚的地步,写东西都推给秘书干事,县级干部下农村的时间很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中央规定县级干部一年应有6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县级机关整风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毛泽东肯定了谭震林的意见。
进长沙城后,毛泽东住蓉园招待所,听取了省委、省军区和常德、湘潭地委的汇报,参加了两个座谈汇报会,主要是研讨粮食生产与消费和积累问题。忙里偷闲,毛泽东还抽空两次畅游湘江。
9月8日下午,毛泽东在省委蓉园一号楼接见省委负责人周惠、胡继宗、徐启文、谭余保和地市委负责人秦雨屏、孙云英、王治国等,组织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因为前面审阅过谭震林的报告,毛泽东特意点名请攸县所在的湘潭地委负责人参加座谈会,想具体了解一下湘潭的农村工作情况。
周惠告诉毛泽东,湖南农村普遍建立了高级社,基本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今后主要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发展农村生产力。毛泽东肯定了湖南省委的这种思路,认为农业合作化,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条件,现在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发展生产。
农村如何处理生产、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关系,关乎农业发展的大局。周惠汇报说,湖南农业总产值才30亿元,工业总产值才18亿元,生产比较落后。为此,首先要勒紧裤带,发展生产,扩大积累,压缩和节省消费。湖南计划以总产值的20%作为生产费用,其中又用20%作为基本建设费,尽量减少管理费和消费的开支。毛泽东听了,觉得很对他的心思。他一直主张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多搞些积累,多搞些基本建设,而在吃穿住行用方面要节省开支,所以对湖南确定的积累与消费比例认为合理可行,并强调说,积累与消费,是生产与分配中的基本问题,一定要正确处理。国家积累之外,合作社积累,家庭积累,都很重要。特别是藏粮于民。粮食储存丰歉不同,丰年储点,歉年少藏些。总之,有了积累,有了粮食,才能够办更多的事情,于国于民都有利。
湘潭地委书记王治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湘潭市市长、市委副书记、专员、地委书记,对湘潭工作情况很熟悉,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他在湘潭韶山区清溪乡农村调查的数字和材料。他调查后总结了一个提纲式的材料,都是农村中现实的具体数字和突出问题,比如农民生活困难户的比例,统购统销后农民的情绪,有多少缺粮户,农村党支部的情况,等等。毛泽东对这些第一手材料很感兴趣,在纸上记了一大段。清溪乡胡文生一家5口人,每人400来斤粮食,靠精打细算,搞“瓜菜代”,节俭过日子,每人408斤粮食就够吃了。
王治国提供的典型材料,毛泽东很重视,特别询问了人平400斤粮食是用新秤还是老秤,并强调说,粮食问题是这几年闹得最凶的问题----征购过头了。湖南也有这个情况,韶山、湘乡、衡山的农民给我反映过。俗话说,手中有粮,做事不慌。但征购过头,农民吃不饱,总是不好吧!征购多了,还得返销。当然,我们应该向农民宣传,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节省过日子。“蔬菜半年粮”嘛,多种瓜果蔬菜薯类,也可以节省些粮食。清溪乡的材料就很有说服力。
毛泽东又问周惠,湖南的干部是不是都下去搞调查研究呀?周惠如实汇报说,省里差一点,地县的同志下乡多一些。毛泽东听后“哦”了一声。
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发言者很有章法,具体而又生动的材料比比皆是,毛泽东很满意,最后讲了一句,我心里有个底了。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