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写颜体的老一辈党内书家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高级干部中,不乏善书者。这里谈谈三位专攻颜书的书家。
三位善书的党内同志,舒同因晚年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作品遍布大江南北,为世人留下数量不菲的书迹。李一氓、方毅的活动范围基本不在书坛,故存世的应酬墨迹难得一见。偶尔在拍卖会上出现的小幅作品,多为赠友酬答之作。李一氓、方毅的传世墨迹因少而珍贵,往往为得者视为珍品。
舒 同 (1905-1998)党内书家的代表,毛泽东夸舒同是“红军一支笔”。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发起人及筹建者之一,被推为第一任中国书协主席
功勋书艺双著的舒同,取法颜鲁公,兼师晚清何绍基,中年时已经具有自己的风格。他的行书亦用中锋笔法,又萦环回复,舒卷他内心的豪气。舒同的书法,黄金时段在中年,忙里偷闲,临池挥毫,由何绍基上窥鲁公,恃充沛的精力,复挟枪林弹雨南北征战的军人气概,笔墨里自有一股削铁销金的气势。“文革”结束之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舒同以其地位、资历及书法上的造诣,为书法界代言,上书建立书协。此一举动,为公,有利于弘扬书法传统,复兴书法;于私,接续自己青年时代的翰墨素志。那时,海内名胜古迹陆续恢复,舒同应邀题写匾额对联,浓墨豪情,为江山添彩。他有老干部的风范,对普通书法爱好者的求索也能不舍远近,飞翰赐书,一时墨林满眼“舒墨”。晚年的书法,典型尤在,英气收敛,透过衰迟之态的墨迹,尚能见到其笔墨上的戎马硝烟。
李一氓 (1903-1990)一直在党的外宣部门工作,是“长征战士之一”(自用印文),但他的本色还是书生,生平最后一个职务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组长
李一氓喜好古籍善本与字画的收藏,其字脱胎颜真卿、何绍基,笔墨醇厚,整体格局属恢宏一路。晚年写字喜用浓墨重笔,有高阁重宇的气象,而神韵上又不失鲁公的韵味。其得意之笔,往往“豪放”“洒脱”“厚重”“蕴藉”兼而具之。
在党内高干善书者中,他的书法气质最儒雅、最见学养。如果说舒同晚年的字越写越趋于“圆厚”,借强而有力的牵引之笔来加重对“书势”表达。那么,李一氓正好相反,他晚年书法的取势越来越接近颜书的“中正”,力求横平竖直,堂堂正正,重按轻提,随处可见其浓髯大汉“大踏步便出”的豪迈风度。重处见力度厚度,轻者又不失韵致,执笔者的襟怀心胸,随笔墨的逶迤而洒然泻出。四川饭店藏有他的大幅精品,琉璃厂的“古籍书店”及“中华书局”的招牌是其晚年的手笔,气象宽博而雄厚,与古今名人题写的匾额相比,毫不逊色,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少见的佳构。
方 毅 (1909-2002)专攻颜书。与舒同的环绕牵引大开大阖、李一氓的儒雅老成不同,他的字显得平静含蓄
方毅喜欢用鸡毫写字。鸡毫是毛笔书写工具中最柔软的一种,极难驾驭,但如果把握得法,自得刚柔相济之趣。方毅用鸡毫笔,驾轻就熟,控纵自如,显出他对毛笔极好的控制能力。琉璃厂安徽四宝堂店堂以前悬挂有两巨幅“怪石”“奇松”,出于方毅之手,每字有一米见方,挥洒从容不逾矩度。像如此大的字迹,运笔中微微带着颤动,流露出风味十足的何绍基意趣。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