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作者:金明达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2日 05时03分27秒 编辑:redcloud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衡阳市有这样一位老党员、老教师,她没有生儿育女,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别人的孩子;她曾是“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一员,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边疆大漠;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她,仍在他乡发挥余热。

 

  她就是衡阳市雁峰区离休老干部黄厚瑜,她曾扎根新疆兵团教育事业30余年,为祖国边疆培育了3000多名优秀学子。196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离休后,她又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学生,捐资助学30余年,改变了上百名孩子的命运。

 

30载青春奉献边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5岁那年,我终于亲眼看到了给过我无限遐想和憧憬的茫茫沙漠……”今年92岁的黄厚瑜回想当年自己瞒着母亲报名去新疆参军的这个决定,眼神中仍满是浪漫与骄傲。

 

  黄厚瑜出生于湖南长沙,初中就读于安化临时中学,她的班主任是杨开慧的好友、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诗中的李淑一。也许是受恩师影响,黄厚瑜特别爱读书,即便家里供不起学费,工作一年后,仍通过努力自学考上了湖南省立第十师范(现为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解放后,黄厚瑜成了新中国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上世纪50年代,在《血泪仇》《白毛女》等革命书籍的感召下,黄厚瑜瞒着母亲偷偷报名参军,加入“八千湘女上天山”的队伍中。本以为来边疆参军是一件浪漫的事,但眼前的生活却是“少了几分诗意,多了几分严峻”。黄厚瑜等一众女兵们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包谷馒头,不见江南的醉人绿色,不见香甜的家乡米饭,面对的是荒芜的大漠、极端的天气和艰苦的环境。她们负责教文化课,也与战士们一起劳动、学军事。

 

  这样艰苦的环境,怀有高尚革命情操的黄厚瑜却甘之如饴。当时她许下三大宏愿:一是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二是想上北京见一见毛主席,三是考上大学。1952年,为了解决那些已经扎根边疆、成家立业的军人的后顾之忧,能让这些军人子弟正常上学,师部决定创办部队子弟学校。黄厚瑜第一个报名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白手建校的艰苦创业中。两年后,学校开办中学,黄厚瑜和几个湘籍女兵又继续勇挑重担。

 

  当时,办学条件艰苦,工作中困难不少,“但一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心中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黄厚瑜回忆称,那时候教学条件差,几个年级84名孩子挤在一间教室,就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她却越来越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决心。

 

  三年时间,黄厚瑜先后荣立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956年7月,黄厚瑜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在笔记本中写道:“当我在鲜红的党旗下,高高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言时,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暗下决心,今生一定勤奋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决不做愧对党和人民的事。”

 

  1960年黄厚瑜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厚瑜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虽然没有见到毛主席,但周恩来总理与我们一起吃的国宴,刘少奇主席主持大会、给我们发奖章……”1962年,黄厚瑜参加了新疆大学的进修班(大专)学习,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一年,黄厚瑜也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爱人也来自边疆师团。

 

  由于多方面原因,黄厚瑜一辈子没有孩子。但她却不遗憾,因为她在新疆培育了3000多名优秀学子,他们毕业后遍布新疆各地,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她的眼里,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

 

用尽积蓄资助上百贫困孩子

 

  因侄儿侄女大部分在衡阳,黄厚瑜离休后与丈夫来到衡阳。但她没有打算享清福。2001年,为帮助胜利山居委会的残疾少年彭建辉,当时已是75岁高龄的她又重新拿起粉笔,写起教案……

 

  虽然时隔已久,黄厚瑜却清楚地记得,那年春节前的一天,她和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来到一间阴暗、潮湿、极其简陋的平房,一个13岁左右,面黄肌瘦、步履蹒跚的男孩走进了自己的视线。原来,小男孩的父亲早逝,母亲也已改嫁他人,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爷爷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奶奶,全家靠政府低保过日子。

 

  孩子奶奶从一床破旧的被窝里慢慢爬起,迟缓地下了床,走到他们跟前,很是伤心地说:孩子是先天性残疾,生下来舌头就比正常婴儿的短,到该上学的时候,又发现智力比同龄人要低。想送他去上学,没有一个学校愿意要……老人哽咽地诉说着,眼角已挂满了泪花。

 

  眼前的一幕,深深刺痛了黄厚瑜的心。

 

  跟老伴商量后,黄厚瑜作出一个决定:辅导彭建辉学习,让他完成小学学业。

 

  教一个残障少年读书,谈何容易。由于教育残障儿要用特殊教材,黄厚瑜跑遍整个衡阳都没买到,只好写信到北京一家出版社求援邮购。教材有了,但彭建辉的教育比起正常儿童要难得多,黄厚瑜又千方百计使用直观教学。她买来挂图、收录机,教他练口型、练发音。为了一个字,她常常要反复带读几十遍上百遍。

 

  通过不懈努力,黄厚瑜用2年半的时间帮助彭建辉完成了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习内容,让他从不会说话到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从走路不稳到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迎来自信的人生。黄厚瑜帮助彭建辉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扬,2003年全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黄厚瑜“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黄厚瑜始终不曾忘记自己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离休30多年来,她坚持为偏远学校捐书捐款,义务给孩子们上课;她省吃俭用,通过雁峰区民政局慈善会,向素不相识的贫困学子捐赠爱心助学金,先后有上百名孩子受到资助,其中有10余名大学生。

 

  “我在报纸上了解了衡阳市开展‘慈善一日捐’,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做个慈善一月捐。我要坚持把一年中一个月的工资拿出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工资虽然不高,但也尽我微薄的一份力量。”黄厚瑜笑着说。她的侄子敬佩地告诉我们,这些年老人累计捐助的善款有20余万元,但她却从不愿意宣扬,总是说自己做得还不够。

 

将大爱进行到底

 

  30多年来,黄厚瑜不管走到哪,都会留下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的好名声。

 

  在衡阳市雁峰区胜利山社区,黄厚瑜主动承担替居委会收卫生费、路灯费等义务活。她把自己订的报纸张贴在社区读报栏里,宣传党的政策。哪条下水道不通,她主动垫钱请人疏通。哪个下岗职工家里生活有困难,她尽自己所能前去帮助。

 

  2009年,黄厚瑜住进了老年公寓,热情大方的她平时见着谁家孩子成绩好,就会送上红包作为奖励,哪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一把,送上教辅课本和文具。老年公寓看护员和左邻右舍都夸黄奶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教师。

 

  黄厚瑜还不忘在老年公寓附近找一所学校,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两个家庭困难的孩子。金桥小学就这样与黄厚瑜“结缘”。每年“六一”,黄厚瑜会去书店给学校图书馆挑选价值两三千元的图书,并资助几个贫困学生。

 

  不仅如此,黄厚瑜每年都会去雁峰区有关部门查阅贫困学生资料,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在报纸、电视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特别是考上大学没钱上学的学生,她都会给对方寄去一笔钱。

 

  黄厚瑜卧室的抽屉里,珍藏的全是她曾资助过的孩子们给她写的感谢信。其中一个名叫李江的孩子,写信感谢黄厚瑜3年的支持:“读大学期间,您一直都默默给我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同时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指导。”李江还在信中写道:“在您的教诲下,我学习之余都会参加一些敬老院的活动,同时做些兼职影响身边的人,关注社会,回馈社会。”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黄厚瑜为支援灾区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也是在那一年,黄厚瑜签署了遗体捐献书,成为衡阳市年龄最大的签署遗体捐献书的志愿者。

 

  回顾自己的人生,黄厚瑜谦虚地表示:“我基础差,知识短浅,能力薄弱,党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我没有做大的贡献,但我有一颗红心,我相信共产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我有幸福感、安定感。这一切哪来的?党给予的!”“我这一辈子没干什么事,但党却给我很高的荣誉。我现在就是报党恩,尽我最后这一点余力来报党恩。”

 

  初心不改永向党,一片赤诚写大爱。黄厚瑜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不悔初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