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灾害不再重演

作者:王慧敏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02时43分46秒 编辑:redcloud

  顷刻间,数万间房舍化为废墟----汶川“5•12”地震造成的破坏,全世界为之扼腕叹息!

 

  我们在诅咒地震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

 

  尽管如此,在地震面前,我们绝对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完全可以将地震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众所周知,地震造成的最大危害,莫过于房倒屋塌带来的人员伤亡。因此,减少了房屋倒塌,也就等于减少地震的损失。在这一方面,新疆近年的探索,值得借鉴。

 

  新疆是国内知名的地震多发区。南疆有些地州,几乎年年发生地震灾害。大家可能不会忘记2003年发生在巴楚县的“2•24”地震:那场震级6.8级的浅源地震,曾使许多村落顷刻间夷为平地。灾难,促使新疆人去寻找应对之策。调查研究中,建筑专家们发现,南疆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中有一种“木全梁”建筑,具有惊人的抗震效果。这种建筑,并不复杂:四壁由木料相互咬合在一起,然后房梁再与四壁咬合在一起,如此,整个建筑就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整体,遇到强震,顶多是墙皮脱落,很难将整个房子震塌。

 

  举一反三,建筑专家们将这种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在地震多发区推出了“抗震安居房”。这种房子,造价不高,却安全实用:今年3月21日,和田地区的策勒县发生7.3级地震,其他结构的民居损坏达21100间,而政府建设的67177户“抗震安居房”,无一间出现问题……

 

  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汶川地震的抢险阶段很快就会结束。灾后重建,即将展开。据中国地震信息网介绍,有地震记载以来,汶川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曾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而我们的不少地区都像汶川一样处在地震多发带上。

 

  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国情。把地震带上的群众全部迁走?显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现实的抉择就是设法提高我们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让我们再一次体悟到了住房抗震的重要性。因此,灾后重建,住房的抗震安全问题,理应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受自身各方面条件所限,让农民自己去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在灾后重建中,政府应该就如何提高住房抗震标准,进行周密审慎、立足长远的统一考量。切忌把钱一拨了事。

 

  消除灾害痕迹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灾害不再重演!

 

  其实,不只是新疆,千百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群众在同地震灾害的斗争中,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我们的相关机构在灾后重建中,能加以总结、吸收并结合汶川震区的实际去创新、推广,那么我们相信----类似这次的惨剧,就永远会从我们的国土上消失!未来的川西坝子,也永远会是“屋舍俨然,万木葱茏”。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书与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