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发展的重大机遇,按中央要求搞好试验区改革建设,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和要求上来,统一到加快富民强省的目标上来。
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试验区改革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这是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布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峻,需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主要城市群之一,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资源环境消耗较大,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并重,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在全国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家布局在长株潭开展“两型社会”试验,就是希望我们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避免走传统的工业化、城市化老路,就是希望我们加快改革创新力度,率先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新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轮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着眼东中西相互联动,布点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东部试验区,重庆、成都等西部试验区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是湖南富民强省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五年是湖南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带动全省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湖南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将长株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凝聚各方力量,汇集新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发挥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全省加速发展;有利于湖南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拓展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以城市群为依托,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市化,增强湖南的长远竞争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南的高度信任和重视,是湖南人民多年来共同努力、期盼已久的夙愿,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历史机遇。
这是新时期赋予湖南的重大历史使命。长株潭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临着建设“两型社会”的全新课题,肩负着为全国探索发展新路子的重任,创新要求高、建设任务重。特别是长株潭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资源环境消耗相对较大的阶段下,探索推进发展转型;是在三个行政主体既协同共进又相互竞争的格局下,统筹推进城市群建设;是在全国七大试验区齐头并进、中部两大试验区同主题竞争的背景下,加速推进改革进程,任务更加艰巨。能否不负重托,完成好任务,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攻坚克难,以全局眼光、全新思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三年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重大突破,五年内见到实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谋划试验区改革建设
对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思想认识上要切实克服三种片面性:一是“限制”论,担心试验区搞“两型”主题会限制发展。中央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我们,是着眼后发地区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避免走老路,目的是促进发展得更好、步子更稳、又好又快,而不是限制发展。二是“简化”论,把“两型社会”等同于节能减排。“两型”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只是基本要求,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无关论”,认为试验区是长株潭三市的事,其他地区关系不大甚至会受影响。经济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是非均衡发展,高度发达的大都市或城市群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把长株潭做大做强了,核心增长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带动“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对试验区改革建设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试验区改革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指导思想。要突出两条,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落脚点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实现富民强省、科学跨越,为推动全国的体制改革、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目标定位。主要是四句话:一是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二是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三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是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
建设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打好基础,重点突破;2010--2015年为第二阶段,纵深推进,初见成效;2015--2020年为第三阶段,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取得较好的示范效果。
基本原则。要把握好四点。
第一,将改革创新贯穿于试验区改革建设全过程。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特别是当前我们的发展水平还不高,难度就更大。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用改革的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打开新局面,推动形成发展的新优势,促进科学跨越发展。要紧扣发展推进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改革,都要大胆设想,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都要勇于突破。通过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争创制度新优势,促进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第二,全面把握“两型社会”的要求和湖南特色。试验区的主题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载体是城市群,根本措施是综合配套改革,着重点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此要全面准确掌握和领会。要牢牢把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两型社会”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当前来看,中央对长株潭试验区的“两型”定位,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八个字,我们要紧紧围绕这八个字,从中央最关心的领域、群众最能直接体会的问题入手,实行重点突破。要立足于“两型”促进“两新”,“两新”带动“两型”,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上,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新路。要坚持从湖南实际出发,在改革和建设中充分体现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充分展现湖南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通过塑造特色增强长远竞争优势。
第三,立足科学跨越发展推进试验区改革建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些年,湖南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用翻天覆地来描绘。但作为后发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质量,还是发展模式,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全省上下都要有追赶意识。后续文明的发展,注定跟前面不一样;后发地区的发展,也必然经过艰苦卓绝的追赶路径,这条路径就是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形成新的制度优势,进而形成科学发展新优势。所以,试验区的改革建设要有科学跨越发展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指标要按照超常规、跨越式的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几年内迈上新台阶。试验区要力争跨越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带动全省科学跨越发展。
第四,注重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注重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率先建立城乡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注重全省统筹发展,坚持优势优先、协调发展,发挥长株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以“3”带“5”,带动“3+5”城市群的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湘西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推动邵阳、怀化等“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城市加快经济转型。要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努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运用省内外、国内外的要素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促进各类要素集聚长株潭。要注重发挥省市两个积极性。加大省对试验区改革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三市的积极性,突出三市在试验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综合试验的新路子
根据中央的改革要求和任务,结合湖南实际,试验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出综合试验的新路子。具体要在以下方面有突破。
要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规划、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中央部署长株潭试验区建设,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城市群建设上探索新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21世纪初期,有两件事对世界影响最大: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过去10年,我国城市化以年均1.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高,未来20-30年将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生活。既要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又要避免走过去城市化中的弯路,必须探索一条新型城市化的路子。2006年5月我们在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提出走新型城市化路子,探索建设长株潭新型城市群,认识是比较早的。关于城市群的概念,有专家归纳为,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所谓新型城市群,“新型”体现在什么地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现代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活舒适,适宜人居。二是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吸取国际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很多,基本可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持之以恒,机构权威,政府支持,是城市群形成的先决条件;二是利用区位优势,建成立体基础网络设施,是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三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以产业链相连,是城市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四是培育中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扩散效应,是城市群形成的充分条件;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群成熟的保证条件;六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是城市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要通过改革试验,走出一条新型城市群建设的路子,关键要抓好城市群规划和城市群建设两个方面。
城市群规划要有国际视野。要对长株潭城市群改革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把长株潭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放到国际大背景下去比照、审视,充分了解和掌握世界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充分吸纳世界城市群和国内其他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做成全国一流水平、世界一流水平。规划要充分考虑长株潭地处中部地区,是内生型的城市群,不具备沿海城市的开放优势,要更加重视城市群内部功能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规划要有湖南特色、有湖南个性。湖南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植被比较茂盛,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这是湖南最大的一个优势。城市群建设从规划开始就要突出生态特色。与世界上的城市群一般都在平原地区不同,长株潭处于丘陵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城市群要按绿色连接开展空间布局,城市与城市、城镇与城镇间通过森林、稻田、水面、湿地等连接,疏密相间、显山露水。城市建筑物依山就水,山、水、城相间,建筑格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实行分类开发,严格划分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和适宜开发区,严格保护三市结合部的空间开放式绿心、湘江生态风光带、湘江支流及交通线和跨交通线的生态廊道等生态区域。要尽快对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区域明确划定,严格保护。同时,要根据总体规划编制操作性更强的下位规划,修编三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促进规划落地。
城市群建设要按照“两型”要求,积极探索资源能源节约、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群建设管理体制等新路子。要统筹解决好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等关键问题。逐步解决历史旧账,坚决不欠新账,全面削减排污总量,提高控污水平,改善城市群环境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强化城市群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依靠法制、市场和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形成统筹、高效、协调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城市群发展的产业支撑,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试验区建设要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适应科学跨越发展的需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充分利用产业优势与发展条件,构建以两型产业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各尽其职的新型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总体上要把握三条:一是立足“两型”、促进“两新”;二是自主创新、循环节约;三是高端带动、重点突破。具体产业选择上把握四个层次。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湖南特别是长株潭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科技领头人和知名院士学者,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品牌和科技成果,有集中几十万高校师生的岳麓山大学城,最近长株潭又被批准为全国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潜力很大。要突出自主创新,提倡科学研究,鼓励技术转让,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从政策、资金和创业环境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长株潭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动力源。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主要包括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文化、旅游产业等,目前这些产业初具规模,竞争力较强。要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全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轨道交通制造业、带动联动效应巨大的汽车产业、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产业和独具“湖湘文化”魅力的旅游产业,加快技术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城市群产业配套水平,培育一批上千亿的产业、上百亿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品质。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要是现在有较强基础的钢铁、有色、化工以及陶瓷、烟草、花炮等产业。要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吸纳国际先进技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节能降耗、高附加值发展模式转变,巩固钢铁、化工等“高增长产业集群”的产业地位,加快推进粗放型重化工业向创新型重化工业升级。四是逐步淘汰限制性产业。主要是一些产业规模小、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效率低、技术水平低的产业,特别是低于1000千伏的电石产业、土焦产业、小煤炭、小化工等产业。这些产业,要像整治洞庭湖区的造纸厂一样,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为长株潭生态环境整治,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这是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也是将来体现长株潭城市群特色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准则,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动力,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一是集约用地。湖南人多地少,今后几年,是长株潭大发展的关键期,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要克服目前土地利用比较粗放的状况,真正做到依据“两型”的理念用地。要按集约用地的要求,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新途径。要优化城镇建设用地,转变用地开发模式,引导建设用地向丘岗坡地拓展,提高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同时,引导鼓励人口向城镇集中,逐步减少农村居住用地规模。二是节能降耗。实现长株潭可持续发展,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抓住一批重点耗能大户,努力降低城市群能耗水平。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改变粗放的能源消费模式。力争到2012年长株潭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三是湘江治理。要像整治洞庭湖环境一样,打好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攻坚战。从上游的生态涵养保护、沿线的集中治污,到下游洞庭湖的巩固治理成果,从水体保护,到大气、土壤配套治理,加强上下联动、江湖联动、水陆空联动。要下决心关掉湘江流域不达标的“五小企业”,努力实现全流域重金属零排放,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水质整体提升。要加快湘江风光带建设,将防洪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有效融合为一体。四是清水塘、竹埠港等重点地区治理。加快发展清水塘、竹埠港等区域的循环经济,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生态化再造,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切实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的样板区。到2012年,这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要走出一条综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完善的区域性综合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群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承载力。高效率、有活力的城市群,要拥有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网等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的交通设施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要通过加强综合规划,增强各种基础设施整体功能。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要吸取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新理念,高起点布局综合基础设施。要以城市群为载体,统筹路网、电网、水网、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一定要树立综合交通理念,通盘考虑城市群对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要求,突出网络化,突出各类交通设施的无缝连接。要按规划中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安排交通设施布局和能力,城际主要通勤走廊要体现快速便捷、高承载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要在三个层次规划,一是三市之间的连接,以湘江风光带和芙蓉大道为主轴线,建设快速城市干道、轨道交通等,形成三市公交一体化系统;二是构建“3+5”城市群的主干网,提高城市间的直接通达性;三是构建“3+5”城市群对外的立体交通网。
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题中之义。要通过改革试验,打破城市、农村分而治之的传统管理模式,把农村当作城市来管理。一要完善机制。切实打破城市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好城市群的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协调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引导农民有序地向城市转移。二要加强城镇建设。加强县城、小城镇建设,建成一批品牌镇、经济强镇。三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推动城市道路、管网、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向农村覆盖。要按管理城市的模式管理城市近郊,带动新农村建设。
要走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子。改革创新是长株潭试验区的灵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多思考、多琢磨、多实践,积极开展分类研究:法律、法规明确有底线的,要重点研究底线以上如何创新;法律法规只作原则性规定的,要通过试验改革予以明化、细化;法律法规尚未涉足的,要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制度;法律法规和正在执行的政策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需要调整完善的,可向上报告,在局部试点,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经验。当前重点要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投融资、资源环境、城市群管理等领域加大探索、率先突破。
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试验区改革建设
坚持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工作机制。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全新课题,试验区改革建设是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加快试验区改革建设,既要加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又要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要用改革创新精神,建立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工作机制。省统筹,就是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确保试验区改革建设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协调有序、步调一致地加快推进。市为主,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场化,就是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试验区的改革建设。
强化党委政府的领导,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试验区改革建设,政府要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通过科学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用规划引导城市群经济社会活动方向,约束各类主体行为;二是围绕长株潭的新规划,注重区域经济的统筹安排,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三是统筹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公路、铁路、空港和水运等相结合的立体网络;四是重视综合财税政策的引导支持,通过资金流向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五是搞好政策层面的综合协调。要加强学习,掌握规律,科学决策,提高用现代管理手段统筹协调城市群建设的水平。
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融资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长株潭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突出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市场机制吸引资金向长株潭流动。改革投融资体制,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作风干实事。各级干部都要切实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开放开放再开放,创新创新再创新,干事干事再干事,落实落实再落实。要充分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把改革的思路、举措和行动落实到发展的绩效上;大力弘扬“先行先试、敢破敢立”的精神,以创新的勇气和宽容的胸怀,保护、引导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新氛围,保护新事物,形成新优势。要多谋事、少谋人,以干实事、出实绩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只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有抓落实的实干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在竞相发展之中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