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谁敢极言?谁能极言?
我们平常讲到一个问题的重要,或者为引起重视,就说“极言之……”如何,如何。可见人们的思维习惯是要听要害之点,不愿听不痛不痒的套话。
我们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能忘记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的一段著名讲话:“近30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当时为强调不受干扰,他还说了一句话:“我要买两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你看,横下心、不受干扰、始终如一、“顽固”一点、买两吨棉花,何等坚决,这就是“极言”,抓住问题的要点,以极其鲜明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回首30年的大发展,大成功,不能不佩服邓小平这段话的精辟。什么叫振聋发聩,什么叫挽狂澜于既倒,什么叫力排众议,此言之谓也。
就像名医号脉、扎针,政治家、思想家之评事论政也是号脉扎针,不过取的是思想之穴,号的是时代之脉。回顾28年前邓小平这段话,又使我们想起马克思也有一句“极言之”的话,讲得更彻底:“无论哪个旧的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无论、决不”,其口气之坚决,不容半点商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那段话,经过近30年的检验足见其真,而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已过去100多年,我们是在栽了几个跟头,吃了许多亏后才深刻理解的。
能极言,敢极言,除了深刻的洞察力,还要有坚持己见的勇气,自信自己是站在真理一边。彭德怀在庐山遭批判后6年不认输,1965年毛泽东给他分配工作时说:“也许真理在你一边。”近读到一则史料。当年袁世凯要复辟称帝,大造舆论。梁启超毅然站出来写文章反对,其中有一段可谓极言,掷地有声:“由此行之,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当年马寅初因为提倡节制生育受到批判,他也是这种勇敢:“老夫年过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制,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极言,是指极准确、极深刻、极彻底,决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意气用事,故走极端。呈一时之快决不算什么英雄。敢极言之人恰恰是深思熟虑,敢当大事、能为大事之人。中英香港遗留问题是个难题。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华想再拖延交还香港。外交谈判一般要讲究方式、方法,甚至用语还要圆滑一点。但邓小平却以一席直白的铁板钉钉,力不可撼的极言,敲定了香港回归的大局。他说:“主权问题是一个不可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就是这段态度极为明确的表态,让号称“铁娘子”的首相夫人一时头晕,走出人民大会堂时竟失态跌了一跤。当时有我一部长失言,说香港回归后可不驻军,邓说,无知,立即将其撤职。极言的后面必有极坚决之立场和行动为证。就是当年梁启超讲了那段极言之后就与他的学生蔡锷联络,策划起兵反袁了。
“极”是什么?是极点,是思想的最深处,问题的最关键点。观察事物要能找到那个点,写文章要能说出那个点。福楼拜说:“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唯一的动词,写一件物体,要找到唯一的名词。”中国古代叫“推敲”。这是在语言层面求准确,而进一步求思想层次的准确,就是要找到那个问题的唯一的关节点,也就是极点、拐点。这样的文章才有个性,才有深度,才是一把开启人思想的钥匙,是一座指路的灯塔。
古今文章无不在追求两个极点,一是形式美的极点:字、词、音韵、格律、结构,如“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类;二是思想的极点,一言成名彪炳千古。我们还可举出一些著名的例子。如毛泽东在1930年革命低潮时讲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还有林则徐那封关于禁烟的著名奏折:鸦片不禁几十年后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还有当年左宗棠在湖南初露头角,遭人构陷,险掉脑袋。大臣潘祖荫等上书也有一句极言:“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救了一个历史功臣。这一句话也成了名言。凡在历史上站得住的极言都成了思想的里程碑。可惜我们现在报章上的套话太多,有思想光芒的极言难得一见。这是学风文风不振的表现,极言之,将是民族思想的萎缩,令人担忧。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