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教育强省战略推动富民强省进程

作者:宁炬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09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04时31分06秒 编辑:redcloud

  (一)党的十七大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把发展教育列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第一任务,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重要目标和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2006年下半年,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并率先在中西部地区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2007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对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向教育强省奋进的新征程,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一起,构成富民强省的整体目标。

 

  (三)建设教育强省是古今中外治国兴邦的深刻启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纵观古今世界强国,无不把教育奉为富国强民的根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确立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教育策略,为日本腾飞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有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一直牢牢掌握着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新加坡、韩国、瑞典等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都与其重视和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积累知识资本分不开。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四)建设教育强省是推进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教育强省既是富民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快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技术、后天的经济。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经济比较发达的兄弟省市,也无一不是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无数事实一再印证,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支撑起一流的经济。湖南要实现后发赶超,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就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依靠发展教育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用人才推动事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五)建设教育强省是重铸湖南教育繁荣盛景的必然选择。湖南重教兴学之风源远流长,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留下了鼎盛的辉煌,曾经“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荣耀依旧让我们感到自豪。新世纪新阶段,湖南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省级区域教育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比较起来,湖南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与质量、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还有较大的差距。建设教育强省,构建“书香湖南”,重铸湖南教育繁荣盛景,是当代湖湘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不可懈怠的光荣使命。

 

  (六)教育强省是质和量的综合定位。从量的积累看,即通过十年左右努力,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保障教育发展的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从质的飞跃看,即实现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三大目标。

 

  (七)建设教育强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谋划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通过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式发展的办学新路。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扎实推进湖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八)建设教育强省,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的需求。要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而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不能就教育抓教育。要在教育内容上与湖南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更贴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吻合,在科研攻关上与推进富民强省重大现实问题的关联更紧密,加快提升教育贡献水平,实现教育强省与富民强省的同步共振,实现教育强省与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对接互动,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九)建设教育强省是一个系统工程,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共同支撑起湖南教育强省的宏韬伟略。要坚持科学统筹的原则,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要坚持均衡发展,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义务教育是基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到2010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到2015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从“普九”到“普十五”,这是历史性跨越。要完成这个跨越,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快农村合格学校建设,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办学条件、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发展。要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规划,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要突出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教育强省,职业教育是支撑。无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要实现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三个转变,增强职业教育生命力和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要狠抓质量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实力。建设教育强省,高等教育是重点。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塔尖”,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摇篮”。要在继续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建设几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提高湖南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实力,努力使全省各高校成为推动湖南富民强省的人才库、科技库和智囊库。

 

  要创建学习型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终身教育是根本。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面向社会开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学习形式,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营造“人人崇尚学习、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十)教育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建设教育强省,就要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

 

  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关键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目标。湖南是农业大省和多民族省份,面对城乡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应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做好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立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规范教育收费,加强对教育乱收费的监督和治理;制定和实施教育法律和政策,在制度上确保教育公平。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教育热点问题,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为建设教育强省创造一个公平、均衡、和谐的教育环境。

 

  (十一)建设教育强省,要加强组织领导。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曾说“这件事情,省、地、县三级第一书记要管一管”。邓小平主动提出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建设教育强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组织、推动、保障的责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崇文重教、教育为先的施政风尚和制度环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通过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要加强教育督察,建立问责机制,把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发展,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环境,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共建教育强省的强大合力。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要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实现教育强省的既定目标,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