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湖南】红色摇篮 魅力茶陵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一座偏于一隅,风景优美的古城;一座扼守三路咽喉,历经烽火的要塞;一片走出众多先哲贤人的神奇土地;一块老一辈革命家苦心经营的革命根据地;一座演绎伟人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县城……
这就是茶陵----一片志士鲜血染红的热土,一片传承“苏维埃”精神的圣地!
茶陵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茶山之阴”而得名。茶陵古以“四相文章冠两朝”闻名遐迩,近以“将军之乡红土地”彪炳于世,这里曾经走出过127名进士,养育过2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就诞生在这里。
一座辉煌磅礴的古代建筑上悬挂着“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的巨幅对联,条条依然醒目的红色标语夺人目光,首首略带方言的红色歌谣撩人情思……走进茶陵,你可以感受到“红色政权摇篮”80年前的辉煌。
触摸红色热土
茶陵地处湘赣粤交通要津,数为“军重控扼”之地。古代茶陵的官守,视筑城、修城为要务。茶王城、金州城、鄂王城……相继鼎立在青山翠野间,最终湮没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南宋古城三面环水,唯一的一面也开挖了护城河,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也是宋代以来茶陵历代政府所在地,一直沿用至今。南宋古城墙周长扩大到3530米,高6米,垛堞1200多个,城门和城门楼各6座,角楼4座,更楼22座,景楼1座,护城堤长723米多。楼亭相望,垛堞相连,气势恢宏。
人文底蕴给古城抹上了一层神韵,80年前遍地的红旗给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抚摸斑驳的古城墙,站在古城上回眸追忆……就是在这座古城,100余名工农革命军在宛希先的指挥下,于1927年10月21日,从西城门打开缺口,首克茶陵城。工农革命军战士砸开监狱,救出了80余名工农运动骨干,查抄了县署,将红旗插在了古城墙上。红旗,就如一片耀眼的亮光在黑暗的夜空中紧紧牵引着劳苦大众的目光。她唤醒了长期受压迫的民众;鼓舞了茶陵游击队的斗志;震慑了猖狂的敌人;拯救了一批革命中坚分子……就是这座古城,作为井冈山西面的重要门户和天然屏障,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让毛泽东萌发了“经营茶陵”的打算,枪杆子里打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序幕即将在此拉开……
走进古城的紫微门,就是一条保存完好的长达500米的古街,沿街可以看到一座座依然矗立在古街两旁的清代民居,榨油、酿酒、弹棉花、打铁等民间老作坊依稀可见,做买卖的吆喝声、铁匠铺里的打击声、弹棉花的“咚隆咚隆”声不绝于耳。沿着当年黄庭坚、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古老街道上,两旁木搭的小楼上,“打土豪,分田地”、“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一幅幅书写在墙头的标语,依然鲜活。激荡人心的岁月里,茶陵人民英勇不屈、前仆后继,当时不足20万人口的茶陵,有3万余人献出了生命,仅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5203人,人数之多,在湖南各县中位居第三。
在南宋古城的东北部,一座占地17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辉煌磅礴建筑呈现在眼前,那是茶陵清代州衙,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所在地,“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的两块木匾对联依然挂在门口。1927年11月28日,那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在县州衙成立,锣鼓震响,彩旗飞舞,工农红军用枪杆子打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组成工农兵代表会议,在剥削阶级作威作福的大堂里成立了财经部、妇女部等,领导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中国革命建政的首次实践,成为中国革命建政的典范!
毛泽东称“在湖南东南部的茶陵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走进历史赋予崇高地位的“洣水之滨的小屋”,怀着朝圣之情,触摸这个苏维埃精神的殿堂,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耳畔回荡着厮杀之声,满目的革命遗物,浩大的奋斗图景,让人们禁不住回到那血雨腥风而又豪气冲天的岁月,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茶陵人在革命战争中有光荣与梦想,有责任与互助,有圣洁与屈辱,也有苦难与无奈。但是茶陵人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塑造了一段最经典的红色文化!
长歌铁犀忠魂
来到茶陵,必看茶陵铁牛。“茶陵铁牛”指的就是横卧在南宋古城墙旁的茶陵铁犀。相传刘子迈筑城刚竣工就被洪水冲垮了一段,于是,“抬铁数千斤,铸为犀置江岸以杀水势”。因此,茶陵又有“犀城”之称谓。
铁牛,千百年来驻守洣水河畔,与悠悠洣水深情相望。执著、倔强、耿直、忠实的形象在茶陵人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铁牛也是茶陵人的图腾。
早在1928年,熟知历史的毛泽东就称赞:“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铁牛’嘛!”纵览史料方志的毛泽东对铁牛也兴趣浓厚,深知铁牛在茶陵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为处决阴谋叛变革命的陈皓一伙,挽救中国工农红军,毛泽东第一次来到茶陵。毛泽东无法忘却:几万群众为瞻仰伟人尊容,齐集在茶陵县与炎陵县的边界,近千名青壮年随即追随伟人上了井冈山;茶陵游击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战斗,发展到茶陵独立营、独立团、独立师,这支坚强的队伍英勇奋斗,转战南北,屡建奇功;谭思聪、陈冬尧等成千上万的茶陵人参军参战,为求得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战死沙场……
在残酷斗争面前,茶陵人前仆后继,坚定工农兵政府所倡导的苏维埃精神,发扬“牛”个性,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不屈不挠面对牺牲,忠厚、耿直地追随共产党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
炮声隆隆,战马萧萧。抛洒于茶陵大地上的鲜血,如红旗上永不褪色般鲜艳,组成令人自豪的五角形状,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光芒。
志士已逝,忠魂犹在。茶陵“牛”的杰出表现让世人为之慨叹。探寻“牛”精神的形成,其实就是千百年来“耕读传家”之风、“扶困济世”之志根植于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土壤的原因。
史上最“牛”的当属唐代陈光问,他是茶陵境内第一个私塾创办者。陈光问9岁随父徙居茶陵,受隐逸风尚的影响,加上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隐居离家30多里的灵岩山灵岩石窟借月光读书,后结庐设馆,“读书灵岩,教授生徒,里中弟子者数百”。陈光问立志用满腹经纶“扶困济世”,直到69岁时终于考取进士。陈光问是茶陵第一名进士,又是年纪最大的一位进士,在茶陵影响很大。他勤奋进取、执著追求的精神,很受后人推崇,激励着茶陵一代代人奋发进取。对茶陵“农勤于耕,士勤于学”的民风士习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济世”必须雄才韬略,茶陵兴学之风成为茶陵一道独特的风景。有道是“茶陵学校,于湖湘为盛。”一大批学人先贤,身怀济世之术走出了山野乡村。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四大学士”官位显赫,成为当朝理政、治学的佼佼者,在政坛、文苑展露才华。127名进士,专注研读,博览群书,贯穿于行政、治学、教育、著述当中,成为政治家、学者、教育家、著述家。清代诗人陈圭在《茶陵春望》一诗中大发感慨,称茶陵“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
“牛”精神一直延续并不断升华。在国家、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时,陈冬尧、谭思聪、谭余保、龙书金……一大批“牛”的传人追寻共产党揭竿而起,强敌面前不低头,忍辱负重谱新篇,续传“茶陵牛”的史篇。
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的道路上,茶陵人凭借敢为人先、孜孜不倦的“茶陵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水利体制改革、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科技特派员派遣制度等方面成功探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被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誉为“茶陵经验”。
放眼犀城胜景
“我家龙匣水,滚滚入南溪。”“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初回故土,就被家乡的迷人山水所吸引。历史和自然对茶陵有太多的偏爱,不仅赋予她以丰厚的人文资源,也把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慷慨地点缀于茶陵大地。
1965年5月21日,伟人毛泽东怀着对这片红色热土深厚的感情回到了茶陵,并留宿一晚。踏上故土,重温战火纷飞的年代,《西江月•重上井冈山》的名作就在“红楼”前的林间小道上伴随着袅袅烟雾酝酿而成。伟人重立南宋古城环顾四周:澄碧的洣水环萦如带,巍巍云阳山层峰叠翠,环城青山如黛,田畴铺绿,一幅和谐的大园林画面。看到茶陵的建设日新月异,欣然为飞跨于洣江上的第一座桥梁题写名字----“茶陵大桥”。
在国家迈上改革开放之路阔步前进时,茶陵人民用责任、意志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奋发图强的时代壮歌。
紧扣“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城市建设”三大重点,实施“办电强工、拓城兴旅、科教先导、产业立县”四大战略,致力构建和谐茶陵这一目标。2007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8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15亿元,茶陵跻身全省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
茶陵,一个生长红色杜鹃花的地方,一片收获希望和理想的辽阔沃土。
昔日崇山峻岭如今高峡出平湖,井冈山下第一库----洮水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年发电量1.5亿度,成为水电业飞速发展的里程碑。以水电产业为“引擎”带动了工业飞速发展。截至目前,茶陵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1家,基本形成水电、轻纺、矿冶三个支柱产业和建筑建材、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四大优势产业,即“3+4”的产业新构架。茶陵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城市阔步前进。
就在这几年里,东信棉业来了,粤港针织来了……茶陵依托水电资源优势,成功抓住了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引进了一批纺织企业,从事纺织业的员工已近6000人,年产值近3个亿,老区茶陵正在缔造一个新兴纺织城的神话。
现今,106国道、320省道、醴茶铁路在县城交会,衡炎高速即将竣工通车,衡茶吉、泉南高速、岳汝高速正在规划当中,以106国道、320省道为纽带,3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将构建“3211”的大交通框架,为茶陵打造成融通湘赣闽、连贯湘桂粤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陵紧紧围绕打造湘赣边区商贸交通、生态旅游、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四位一体的名城目标,大力实施“拓城兴旅”战略。精心筹划,科学决策,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挖掘资源,统筹发展,确立了“红”“古”“绿”“奇”四大旅游系列,将茶陵纳入了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使旅游产业成为茶陵新的经济增长点。茶陵正向历史文化名城迈进,即将成为炎帝陵、井冈山旅游的前大门和长株潭休闲的后花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茶陵人正以“茶陵牛”质朴、倔强的精神开创着一个革命老区灿烂的明天。
茶陵,正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