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者:黄中平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11时42分01秒 编辑:redcloud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的发展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十六大之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如何实现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促使我们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正是在深入思考如何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样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4月10日到15日在视察广东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当时的提法是:“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在这里,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这个“观”字很重要,指的是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认识,从中可以看出胡总书记已开始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发展问题。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中,正式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表述为科学发展观,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他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完整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至此,科学发展观被作为一项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式提出。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观点,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等重大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全党全社会广泛认同,日益显示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从沿海到内地,从塞外到江南,从城市到乡村,举国上下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春潮,展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如此“神奇”,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面对一些地方不时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根本执政理念,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则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来,落实到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才能真正提高党统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能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一是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始终把这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出色地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中宣部理论局)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