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作者:唐亚阳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5日 04时35分16秒 编辑:redcloud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湖南深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和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机遇。服务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必须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校智库建设、推进高校文化创新传承。

 

  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为建设新湖南提供基础保障。一是优化高等教育层次布局。根据“双一流”建设要求,湖南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学科特色型高校发展,进行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引导高校把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与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建成若干所学科特色型一流大学。加快发展地方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院校。政府要加快推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能够扩散新技术的生力军。同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湖南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军。二是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湖南应进一步明确高校办学主体地位,落实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优化学科布局,引进退出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发展社会紧缺专业,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要立足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中国智造示范引领区发展,加大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学科布局,努力推出标志性创新成果。三是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在湖南省普通高校的空间分布中,长株潭地区约占全省的64.6%,湘北、湘西、湘南地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一方面,继续加强长株潭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长株潭作为全省智力中心的地位作用,推进全省高校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湘西、湘南、湘北地区高校的发展力度。建设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院校,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建设新湖南提供创新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主动承担科研转化责任,促进湖南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一是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突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激发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事管理制度,优化高校进人环境,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聘请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研发机制,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和报告制度,鼓励高校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市场评价和绩效奖励,落实国家科技成果报告制度要求,对高校递交科技成果许可、转让、以及产学研合作状况进行核实与评价,并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考核体系。二是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供给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功能。鼓励高校通过天使基金等投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科技担保风险补助机制,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水平,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应统筹省内高校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完善集成果评价、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专家辅导、研发检测、挂牌交易、投资融资、创业孵化、股权流转等创新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基础。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机构,通过政府主导,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技术转移机构挖掘市场需求,开拓服务市场的职能,开展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对接,努力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四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专业教育与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引领社会注重培养科技成果转换人才,为湖南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高校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

 

  加快高校智库建设,为建设新湖南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省内已有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整合智库资源,创新高校智库发展机制,为高校智库发展搭建系列平台。一是构建高校智库支撑平台。构建智库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建立市场化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决策需求与高校智库研究有效对接的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政府重大决策信息,对相关政策执行过程实施跟踪反馈,从而建立起稳定的供需关系。搭建智库成果发布平台,建立《湖南高校智库发展报告》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智库研究成果,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品牌。创建智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发布政府智库建设支持政策、智库建设项目网上申报与管理、智库新闻发布、智库建设成果信息和咨询信息公开等,对接新湖南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推动高校智库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一方面,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建立智库联盟。发挥研究型大学和特色性大学学科专业化优势,提升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国内外高校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国外智库经验,发挥新型高校智库在湖南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智库力量。三是落实高校智库发展资源保障。完善湖南高端智库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面向国内外遴选适合智库发展需求,具有开阔学术视野、丰富服务决策经验的科研领军人才。探索建立湖南特色“旋转门”制度,形成政、产、学、研、用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设立“湖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智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投入一定资金额度,以科研项目经费和高层次成果奖励的形式支持湖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实施湖南省社科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建设计划,引导高校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模拟仿真及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科学实验室,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高校文化创新传承,为建设新湖南提供精神动力。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引导高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承载着优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要鼓励和引导高校积极主动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到文化产业项目和作品的研发创作上来,并使之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发挥好高校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三是建设文化创意重点基地。随着国家和社会每年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文化创意成果也在逐年增加。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科研成果突出的优势,建立健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队伍,制定文化创意扶持计划,围绕湖南文化产品发展的需求,建设湖南高校文化创意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知识原创性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四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高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抓好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继承优良大学文化传统,开展更多符合时代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高校弘扬和传播优秀湖湘文化,打造湖湘文化品牌,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