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湖南教育新发展
抓发展就得抓教育,抓教育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新时代新起点推动湖南教育新发展,关键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启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组织部 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从四个方面精准发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突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住“关键少数”,加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共组织教育系统厅级干部1300多人次、省属高校负责人300多人次培训,选派70多名省属高校负责人赴美国、德国参加培训。突出选优配强,全面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项考察,认真落实高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进党委”的要求,选派15人担任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推动教育系统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发教育系统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突出全面从严,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全省7947名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连续5年制定高校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发展党员占全省总数40%左右。突出政策牵引,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优秀教育人才。支持在湘高校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累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79人,实施“芙蓉学者计划”和“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遴选培养132名学科领军人才。
省委宣传部 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聚力培育时代新人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着力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作为首要任务,面向青年学生策划推出《社会主义有点潮》《新时代学习大会》等电视理论节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全省高校宣传部长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着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对104所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覆盖督查,配合省委巡视办对16所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抵制境外基金和非政府组织、宗教势力向高校渗透,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推出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段江华、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邹勇松、雷锋家乡小雷锋周美玲等一批“国字号”先进典型。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精心组织教育领域正面宣传,组织媒体集中推出“‘湘’约教育新时代”“职业教育宣传周”“教育精准扶贫”等主题报道,为湖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省发改委 用项目推动办学条件改善
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加快补齐教育服务设施短板。谋划储备一批。把握国家加大公共服务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机遇,主动做好项目开发储备,聚焦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再谋划一批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体系。加快推进一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履行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实施。对已经安排投资的项目,定期更新项目建设进展信息,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竣工验收要求,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争取支持一批。继续对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做好相关项目储备,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同时,省内项目安排上,优先保障教育现代化项目。
省财政厅 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均衡发展
坚持精准施策,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进一步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解决“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应助尽助。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支持力度,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以薄弱学校改造、芙蓉学校建设为重点,落实财政教育扶贫政策,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向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按规定落实好教师待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大学生道德养成和提升工程,在校学生先后获评“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大力推进卓越教师、医生、律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院士、教授给本科生上课。2017年,湖南师大学生夺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主体赛和专项赛一等奖各1项,2018年在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总决赛、辩论总决赛双双斩获一等奖。加强体育建设,在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中学生多次摘金夺银,在全省大运会上刷新14项纪录,获团体总分第一。坚持以美育人,建好美育中心,学生在全国第五届大艺展荣获一等奖4项、优秀创作奖2项,居全省高校首位。弘扬劳动精神,大力推进区校共建道德高地建设,学生志愿服务相继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集中报道。
长沙市 将品质教育打造为城市名片
坚持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推动“校校成优校、师师做良师、生生皆成才”,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深化育人机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2013年开始创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统筹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等系列改革,构建立体多维评价体系,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顽疾。中小学德育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学生学业水平、学科奥赛、科技创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竞技体育、艺术展演等成绩稳居全国前列。创造特色教育品牌。坚持特色立校,制定实施办法,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递进式发展策略,引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立足自身实际,打造了一大批体育、文艺、德育、科技等特色学校和特色教育项目。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校园足球特色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示范校、“中美、中法携手项目校”等国家级特色学校200多所,特色教育有效增强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名优教师团队。按照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业绩为本的原则,先后实施教育英才和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建名优校长教师库,成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174个、名师和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30个;遴选首批市级首席名校长(园长)17名、名校长(园长)28名、学科带头人60名、优秀骨干教师240名、教学能手300名,带动全市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同时,推动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建立优秀教师无障碍流动制度,近两年交流校长教师7258名,其中骨干教师占30%,全市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均衡。
永州市 用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改革创新是永州市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最鲜明的特色。针对义务教育大班额难题,永州市创新机制建学位,筹措100亿元资金,开工新(扩)建学校101所,2018年秋季开学全市新增学位11.6万个,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3451个;针对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永州市创新思路促均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成标准化教学点54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37所,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班班通”设备率达90%以上,职称评定和名师、名课、名校长评选等方面均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每人每月生活补助不低于1000元,总体实现农村教师“一人一房”目标;针对学校安全问题,永州市创新举措保安全,把校园安全作为县区党政“一把手”工程,通过QQ群、微信群和各类媒体经常开展校园安全宣传,建立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的校园安全部门联动机制,织密了校园安全网;针对教育质量提升问题,永州市创新路径,着力打造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名课,产生了市级骨干教师644人、学科带头人222人、名师53人、名校长30人,先后建成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1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9所,省级课改样板校2所,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达1000余人次,76所中小学校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怀化市 “五着先手棋”助力教育优先发展
怀化市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等“1+7”文件,下好“五着先手棋”,力推教育优先发展,让教育点亮“山果”心灵。“书记抓、抓书记”的先手棋。突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关心教育、研究教育、亲力亲为抓教育,建立定期议教制度和党政领导定点联校制度,实行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年度述职制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先手棋。稳定了教师队伍,确保了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周秀芳、用篮球点亮留守儿童梦的张琼琼、“挖不走”的会同县特级教师饶菊芳等一批师德典型。农村学校全面改革的先手棋。让城乡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5年累计投入资金12.35亿元,项目覆盖459所乡镇寄宿制学校、304所小学、1030个教学点,惠及学生37.26万人。财政保障和政策整合的先手棋。让教育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年来,怀化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资金360多亿元,年均增长11.5%,其中农村学校、边远学校、薄弱学校财政投入占比达77.5%。“平安校园”创建的先手棋。构建出牢固严密的安全体系,1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全省第一轮“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县市区”验收,构建起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校内校外协同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全市溺亡学生人数逐年递减,实现了全市校车安全运行零事故。
资兴市 强化责任意识 办好教育事业
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好每一所学校。将教育规划布局纳入全市城乡规划重要内容,近5年共投入32.2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扩建校舍6.7万平方米,把辖区内的学校建设成省合格学校,为城区增加学位10040个,为农村学校大力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成就每一位教师。不断提升教师待遇,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每年安排170万元以上奖励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和优秀教师,并重奖领军人才,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470套,实施评先评优倾斜政策,乡村教师副高、一级岗位分别增加3%、5%,乡村教师评先评优指标提高10%,公费师范生、骨干教师等扎根基层主动留任率达87.5%。不断改善教育民生,幸福每一个家庭。抓实教育减负惠民生,抓实扶贫助学控辍学,抓实办学特色创品牌,抓实校外培训促规范。2018年,市财政资助或免除贫困学生费用2311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819万人次,实现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全覆盖,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品”工程,投入2000万元将农村学校的闲置资源建成20所乡村少年宫。
泸溪县 用“四个注重”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理念,突出“四个注重”。注重城乡师资配置。建立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对农村片村小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400元,农村中心完小、农村初中教师每人每月补助600元,每年发放补助资金1200万元,惠及全县2100名农村教师。注重抓好教师队伍管理。强化各级校长、中层干部队伍和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推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制定了《中小学校长任职年度实绩考核方案》,中层干部实行三年任期制,任期考核直接与岗位调整、任免挂钩,出台《全县中小学目标管理评价方案》,激发广大教师的动力与活力。注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近年来,泸溪县先后引进了高学历人才20名。每年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2.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创建名师工作室8个。每年开展一次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近年培养名校长5人、名师10人,其中首席名师8人。注重创优教师人文环境。做到提高待遇保障留人,改善办学条件留人,强化人文关怀留人。实行中小学班主任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月500元,落实特级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月1000元,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设备配置,建成教师公租房2665套,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
(本刊记者夏昕、刘林翔整理)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