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在于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最基本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
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给我们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是因为:
一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最大公无私的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以世界上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的新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先进性是它的本质。只有具有先进性,党才能从全局上和战略上制定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只有以先进性建设为目标,党的自身建设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持久的动力、应有的成效。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而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保证。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必须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也是新的形势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是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我们党在全国长期执政,这使我们党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成为执政党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党长期面临的一种挑战和考验。在新时期,新党员数量大量增加,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既给党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解决新问题需要新办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在党的建设中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进而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事关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强调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现代化建设中,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一目标,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并从198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推动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一系列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不断推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中国国内发生的政治风波和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地推向了21世纪。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十四大后,党中央相继就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作出了部署;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随后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纲领性要求,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这一切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从2005年1月开始,中共中央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涉及近7000万名党员,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活动中新建基层党组织13万个,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15.6万个,集中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291.9万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措施,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30年来,正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举措有力,富有成效,才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理论成果变为巨大物质力量。通过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通过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积极加强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通过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所以十分重要,这是由其内容和党的性质所决定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延伸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加强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历史使命,党的先进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总是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中宣部理论局巡视员、副局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