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2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11时42分10秒 编辑:redcloud

  

 

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长沙举行

 

  李长春同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湖南建设文化强省,关键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湖湘文化,着眼点和立足点是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来抓。

 

  坚持科学发展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遵循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当前,我们湖南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用共同理想凝聚湖南人民的力量,愈显重要。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湖南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强调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湖南涌现了郑培民、袁隆平、文花枝、洪战辉、李岳生、李春华、雷宏等先进人物代表。这些典型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代表人民群众意志和社会前进方向,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我们一定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契机进行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培育人们在推动实践上不断前行的向前力。

 

  彰显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的根本看法,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遵循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而且着眼于思考社会发展对于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并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精神支柱的力量尤其重要,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相互激荡,这对湖南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决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在推动湖南社会物质进步的同时,通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人自身心灵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执笔:贺培育谢晶仁)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