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进社区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郴州市北湖区,学校把“主题班会”搬进了社区,老师讲换成了学生讲,老师点评变成了家长和社区居民点评。
在郴州市五中高203班与同新社区举办的“构建和美家庭----从感恩父母开始”的主题班会上,短短的一下午被学生编为“爱的回顾篇”、“爱的激情篇”、“爱的回报篇”三个篇章。围绕《邝丹的故事》、《年轻的母亲舍身救儿》、Flash动画《父母》这些简单的素材,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走上讲台,敞开自己的心扉,言之真切,感人肺腑。在班会结束时,60名学生齐声朗诵他们自己撰写的《感恩父母的誓言》,200多名家长和居民泪眼模糊,这场主题班会变成了父子母女之间交流感情的最好平台。
相比封闭的校园里的“主题班会”,这种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创新方式让人启迪: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这里互相融合。“主题班会”进社区有哪些成功经验呢?
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学生向社区居民和广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民情民意后,再拟定班会主题。围绕班会主题,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制作幻灯片,自己查找素材,自己完成课件,自己主持主题班会。参加班会的同学和社区居民、学生家长在班会活动中,可自由发表评论和见解。每次主题班会开完后,还是由学生向前来观摩的居民、家长了解反映,吸呐合理意见。如:中国女排万华岩希望小学对居民提出的“小学生用通俗易懂的歌谣来教育”这项建议予以采纳,组织编写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歌谣》21首,把学生的衣着装饰、文明礼貌、孝顺父母等日常礼仪融入歌谣之中,依靠学生来实现自我教育。
班会的主题就地取材 如下湄桥社区是老工业区、困难职工比较多。辖区学校郴州四中和十一完小根据这一情况,开展了“我给父母放天假”、“节约一块钱就是孝顺”等主题班会。市六完小根据学生家长大多是外来经商人员的特点,开展“周末我帮父母打天工”主题班会。形式也非常生动活泼。有的班会由1-2名学生主持,通过课件和幻灯来引导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班会设计成辩论会,由一部分同学作正方,一部分同学作反方,社区居民和家长作评委,展开激烈辩论。有的班会穿插一些学生的文艺节目表演,烘托班会气氛。学校还会围绕主题顺势推出一系列的道德实践活动,适时巩固教育成果。九完小在“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后,立即开展了“做件家务事,说声礼貌用语,给爸妈过个生日,给同学一个帮助”活动。
党政群众团体全力支持 区委宣传部和区教育局牵头,协调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进行跟踪调研,切实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向辖区发放了《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阐述活动意义,邀请他们参加。辖区单位积极为“主题班会”无偿提供平台、场地和资金。如环卫、环保、经济部门主动为学校提建议,策划了“城市美容,人人有责”、“保护母亲河”、“和创业先锋对话”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主题班会”进机关、进单位。学校聘请社区居委会干部或社区“五老”教育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德育辅导员”,每月定期对相关班级进行对口指导。在35个社区成立了“主题班会工作室”,并筹办了“爱心超市”,由学生轮流担任“爱心使者”,直接组织、参与“爱心超市”的募捐、帮困活动和爱心物品发放工作,真正使他们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回报社会。
北湖区“主题班会”进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过去封闭式、灌输式、被动式的接受,变为开放式、主动式的受教育,使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二是拓宽了德育工作思路,开阔了师生的视野,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成长观和德育观,学风、校风和教风明显好转。三是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增强了家长科学教子的意识,又融洽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四是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齐抓齐管的育人氛围,更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和睦,学校和美,社会和谐。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