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赏析】日出(节选)

作者:刘白羽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3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03时50分36秒 编辑:redcloud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赏析

一曲新时代壮美的歌

周 翔

 

  写文章讲究引人入胜。我国著名作家刘白羽的散文《日出》,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散文。这文章只要你读开了头,就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你,使你不能不读下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有味道。

 

  作者用很简洁的语言开头: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作者从幼时就富有魅力的一件事。对读者呢,又何尝不想体验登高看到的日出是怎样一种瑰丽的景象,巴不得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看日出的体验。开头就点出文章主题,抓住了读者心理,使这篇文章也“富有魅力”了。

 

  接着,作者引领读者去领略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观日出的印象,去欣赏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一轮朝阳是如何诞生的,把读者带进了看日出的更高思想境界,为看描写日出作好了思想准备。作者其实是知道读者急切心情的,就该把要写的日出景象托给读者了吧?不,作者还是转入了议论,以人们不易发现新生事物作比,指出日出是不会轻易看到的。而且写了两次“有心看日日不出”的“好机会”。一次是写作者到印度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个看日出的绝好地方看日出,去领略日出的妙处。然而,他只“听了一夜海涛”,并未如愿以偿。接着写他上黄山狮子林看日出,不仅写此处地势之优,而且写这次机会之好,结果,还是碰到了徐霞客那样的遭遇,“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日出仍未看成。他写这两次未看成日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遗憾和惋惜,自然要怀着更浓的兴致读下去了。

 

  就这样一波三折,作者把读者的期望值吊得如此之高,这也无意间增加了正面写看日出的难度。在这“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作者突然宣布“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作者从他在异国机场起飞开始,一直写到“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按着时间顺序,层次分明地写出了这次所见日出的瑰丽奇伟的景象。作者的笔触牵动着我们的目光,从天空游动的一丝微明,到深蓝色的晨曦;从一片红云,扩展成一片红海;从墨蓝色的云霞中射出一条金色的抛物线,到一轮火红的朝日喷薄而出,直到整个世界大放光明,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目睹了日出的全过程。要说引人入胜,作者真的把我们引到了一个绝胜的境界。

 

  刘白羽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时,总是重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严肃课题,去追求生活中闪光的真理。“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味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在作者笔下,雄伟壮丽的日出、跳动闪烁的灯光、奔腾不息的江河、春风吹绽的鲜花……无不萦绕着深刻动人的战斗激情,用“时代精神”赋予散文以新的血液和生命。

 

上一篇 走进伯克利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