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读 书】父亲与《四言杂字》

作者:黎池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5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1日 05时11分53秒 编辑:redcloud

  父亲病重期间,我一直在找这本经他研究整理的《四言杂字》手抄稿:方形的,线装本,厚厚的白纸上工整、漂亮地写着拇指甲大小的楷体字,四言一句,上下两排。我亟想能将他多年心血的结晶结集出版,好让他高兴高兴,提振提振精神,慢慢地好起来。

 

  这想法不知怎么被父亲知道了。他轻轻地对我说,不用了。他不愿因出书而给儿子增添负担。他想到的是要把时间、精力和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父亲终身孜孜矻矻,无有懈怠。他认为,为人处世须积极作为,有益于世,无愧于心,执著追求但不强求社会认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不向上级邀功。工作之余,喜欢搜集资料做点研究,也写新诗和散文,书法远近闻名,二胡拉得悠扬,木器活做得漂亮,我们家用的木器多数是他亲手制作。

 

 

  我们兄弟仨陆续参加工作后,父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事为人要对得住天地良心。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所说的天,指的是组织;地,指的是人民;良心,指的是自我。一个人做事为人,心里要有一个标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稀里糊涂。所做的事情只要有益于社会、国家和家庭,内心感到充实和安稳,能得到自己认可,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高兴的。在“文革”那个乱纷纷的年代,父亲干完工作以后总是闭门不出,一门心思学做家具,箱子柜子做得严丝密缝,漆得油光发亮。虽然每天累得汗流浃背,但他远离了尘嚣与纷扰,并有一种成就感。他时常把自己写的诗歌和散文朗诵给文友听,自得其乐。有时操起那把土气十足的二胡,很专业地演奏《二泉映月》、《良宵》,自我愉悦,也给他人带来快乐。父亲一直这样清醒而快乐地生活着,自我激赏着,从来没有奢求过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他的儿子竟想把他整理的书稿出版,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期望,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过。

 

  在时日叔的努力下,《四言杂字》手抄稿终于找到了。外形完整,里里外外比较洁净,偶有几处被圆珠笔画过,留下阅读者的痕迹,鲜亮的墨迹清晰地记录着父亲青少年时期的追求与梦想。父亲喜欢读书,经典古籍、现代书籍、业务书籍等多有涉猎,而且喜欢记录学习与实践中的体会,感悟人生。对于书法,父亲钟爱有加且下过苦功夫。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见墙脚边整整齐齐地堆着一摞一摞的线装本,都是父亲用白纸临摹历代碑帖后,自己一本一本地装订起来的。我每次翻开那些临摹本,闻到那股墨香,手就情不自禁地随着墨迹起舞,画出一道道优美的线条来。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忘记一切,有时候连大人呼喊都听不见。好在母亲对我十分宽容,从来没有因此而责怪。父亲在外工作,很久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除了给我们讲许多新鲜事情,还教我们兄弟仨写毛笔字。母亲见我们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刻苦,就主动把家务活承担起来,生怕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有时候我们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母亲总是一边帮我们洗干净,一边说着鼓励的话。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和取舍,儿时的经历与梦想,有可能奠定人生基调。长大以后,孜孜求学路,漫漫做事程,我依然努力保持着山里人那种善良、质朴、勤劳、执著的禀赋。对于书法,我也是这样,几十年来走到哪请教到哪,走到哪钻研到哪,走到哪练习到哪,以修身、悦己、交友、传道为旨归,心之所向,力之所随。现在这本《四言杂字》手抄稿终于找到了,我与出版社的同志商量,要把父亲的墨迹印到书上,让那古老传统的书写形式承载现代信息,让那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图式感染地球人,让那充满书家个性的小楷文字彰显书家性灵。

 

  找到这本手抄稿时,父亲已经看不到这本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文字,独自在老家青山碧水间守望那高耸入云的云笔峰快一年了。手捧父亲遗著,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兄弟仨都上学后,家庭开支就大了,父亲在外工作薪水微薄,母亲在家勤耕苦作收入甚少,一家人节衣缩食,艰难度日。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父亲还给我们兄弟仨订阅了一份报纸、一本杂志。我们兄弟仨用的作业本,都是父亲从县印刷厂买回废纸自己装订而成,里面的格子都是斜着的,多数页面一半是斜格子一半是白纸。兄弟仨觉得这样的本子与众不同,很新鲜,很自豪。父亲每次都说,只要字写得正,题目算得对,用什么样的本子都一样。逢年过节,不见父亲、母亲添置新衣裳,只给我们兄弟仨扯布做衣服。少不更事,穿上新衣服的我们又蹦又跳地出门玩去了,很少用心去体会大人的话,“细伢望过年,大人望插田”。尽管家里有时候穷得揭不开锅,但从来没有听到父亲、母亲唉声叹气过,那爽朗的笑声一直给我们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每年春节,我家大门口都贴上父亲撰写的对联。有一年的对联是:“想今日,五谷不济,借钱团年,盘盘碟碟般般少;展明朝,六畜兴旺,盛宴佳节,仓仓窖窖样样多。”

 

  父亲有时候也很严厉。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在地边扯猪菜,看见一块地里长出了豆芽,就连忙招呼小伙伴说,这里有豆芽,可以吃的,我们扯点回去吧。小伙伴一听可高兴了,一下子就把地里的豆芽扯完了。傍晚,父亲猛的一声叫住我,问我今天干了什么。我被吓住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父亲就用锄把点着我的脑门说,你把友爷家刚发芽的黄豆扯掉了!哦,这下我才明白,今天扯的黄豆芽是友爷家种的,而不是随意生长的。我严格按照父亲的训示,面对大树思过半小时,然后把操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过路的人不知就里,还夸我做事勤快,我脸热辣辣的,不敢搭腔,只管低着头扫地,将功赎罪。

 

  父亲很会做吃的。每年过年父亲都要从城里带点面粉回家,亲手做翻饺给我们吃。那又香又脆的翻饺是世上最好吃的食品。普通不过的农家菜,经过父亲的手,都会炒得香喷喷的。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得好与坏,关键在心境。我常常想,父亲的人生理念与浸润了他很多心血的《四言杂字》之间是否有着内在联系呢?父亲执著而又洒脱、充满人文关怀而又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无处不彰显出传统士子独有的人格魅力。父亲那端正清秀、遒劲有力的书法,正与他为人方正、外柔内刚的性格相吻合。也许,我之所以有把《四言杂字》付梓的强烈愿望,恰在于我可以从中同时体味父亲和传统人文品格的伟大。先前,我请语言文字学专家杜纯梓教授为《四言杂字》作注写序,得知杜先生对《四言杂字》的学术价值评价较高以后,更加坚定了我出版这本书稿的信心和决心。杜先生叮嘱我写一篇跋,以述追念之思,以明孝敬之忱。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在先父遗著上涂鸦。杜先生再三鼓励,我在今年春节回到母亲身边团年之际,写下了这些文字,作为对父亲的纪念。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