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压力 提升水平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土资源工作面临“四大压力”。一是保障用地的压力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今年全国用地总计划不变,而且会适当压缩地方计划,以保证中央投资项目用地。下达湖南的计划在1.1万公顷左右。而湖南今年用地总需求预计2.8万公顷,用地保障的压力很大。二是保护耕地的压力大。国家从今年开始对全国耕地保护实行考核排序,并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加大问责力度,对建设占用耕地由边占边补改为先补后占。湖南今年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预计25万亩,其中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达15万亩,如果不能事先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国家将不批准用地,而要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完成补充,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保障民生的压力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已有政策执行不到位,近两年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欠账近20亿元;矿产开发中利益分配、生态环境等问题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薄弱,技术手段落后,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四是促进矿业发展的压力大。矿业经济步入调整期,矿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矿业投资萎缩,矿山企业困难增多,一些矿山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效益下滑。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关键是要“保用地、扶矿业、重民生、强基础”。
保用地。一是保证计划。对用地计划实施差别化管理,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承接产业转移等用地单独作出计划安排;对省政府、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保证用地计划;对项目多、用地指标不足的市州,省内调剂解决;对省内计划不足的,积极争取直接使用国家计划或追加我省计划。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国家、省扩大内需项目,全部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确需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预先作出调整安排。二是提高效率。凡审批权限在省内的项目用地,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对符合条件的用地预审,7日内出具预审意见;对不需补充补正材料的用地申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国家、省扩大内需重点项目,其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可办理先行用地;对重点项目,实行征地拆迁管理责任制,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保证及时供地。三是改革创新。进一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好3000公顷挂钩任务,并实行跨年度滚动管理。稳妥推进先征后转试点和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许可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株洲重金属污染土地综合处置。四是节约集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抓好黎圫片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探索节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五是规范管理。加强执法监察,健全覆盖批、供、管、用、补、查全程监管体制机制,做到既积极主动服务,保证用地,又严格执法,规范管理。
扶矿业。一是减轻矿山负担。对确有困难的矿山企业,矿业权价款可以分期缴纳;对大型矿山企业需要扩界、新增资源的,可以协议方式获得矿权,并适当降低价款征收标准;对有特殊困难的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在作出承诺的情况下,可延期或分年度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对矿山年检、办证等审批事项,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规范中介服务,降低企业非生产性成本。二是加快资源整合。把矿业经济调整期转化为优化矿业布局的机遇期,研究完善资源整合政策,鼓励以大并小、以强兼弱,以56个省级重点矿区和60个市级重点矿区为重点,以市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全面完成钨、锡、锑等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淘汰一批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安全隐患多、资源枯竭的小矿山、小选厂,做大做强一批探、采、选、冶一体的矿业集团。三是加大找矿力度。全面组织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南岭、湘西、湘东北、湘中等成矿带优选14个重要远景区,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重点突破,力争发现和评价一批重要矿产基地。建立矿产地储备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资源支撑。四是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违反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保持对非法勘查开采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矿业开发秩序。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行矿业权投放计划管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和结构调控。建立完善矿业权管理、开发准入、开发利益分配、矿山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
重民生。一是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和标准,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进行补偿,总结推广长沙市“两转变一纳入”的做法,探索补偿安置新模式。对圈外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以土地参与开发经营。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有关政策,明确各地的社会保障费征收标准,足额安排,不欠新账,认真清理并妥善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依法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落实好“三个不得”要求,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二是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提高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设矿山公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改善矿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切实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信访问题限时办结制度。完善国土资源复议、诉讼制度,健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机制,引导信访人员通过合法方式解决国土资源争议,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强基础。严格保护耕地。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落实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制度,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创新土地开发整理投入机制和实施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带动,整村推进,加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实施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永州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基地建设工程,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土地调查,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湖南省全球卫星定位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健全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国土资源数据库,实现“土地管理一张图,矿权管理一个号”。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推行网上审批、网络监督、网上招拍挂,加快推进管理现代化。
(作者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