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原则
正确处理无私奉献、精神鼓励与重视个人物质利益的关系,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既教育群众以无私奉献、高尚纯洁的精神去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关心照顾群众的个人物质利益。这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
“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就是把人看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即把人的各种需求、人的各种利益、人的各种权利和人的各种义务,作为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全面考虑人民的需要,不仅考虑物质生活的需要,还考虑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及健康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考虑到了这些,才可以说我们是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1993年开始的。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更是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首要问题是为什么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我们听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后又经历过“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先办电”的岁月。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湖南电力事业飞速发展,至2008年7月,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2451万千瓦,近5年年均增长20%,人均装机容量增长了7倍多,且水电、火电比例优化,大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这一切,使我们亲眼看到并深切地感受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的巨大威力,同时更加体验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本来就是做人的工作的,如果离开了人这个社会主体,离开了人的需要这个主要目的,那还要思想政治工作干什么呢?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关键点
“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民生改善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六大任务,其实都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对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阐释,说到底“改善民生”就是要关心群众的经济利益,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要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年内围绕工业化等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发展的短时间内就集中地凸现出来,特别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GDP3000美元的关键点上,伴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新的社会阶层的多样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关系也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操作规则尚处在完善成熟之中,政治资本直接参与市场运作,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且现今的贫富差距已经不是那种单纯的贫富差距,似乎已经开始定型为社会结构。这应该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隐忧”。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需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真正把“改善民生”作为关键点。
如何“改善民生”?以电力系统为例,尽管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个人收入、生活条件、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就是说从经济利益来看,较之其他行业和其他部门还是比较优厚和优裕的。但也要看到,电力系统也还有进一步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比较艰苦,家庭生活大都居无定所,聚少离多,工作风险甚至危险性大,如此等等,都给我们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增加了某些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能协助党政领导,从解决系统员工的实际问题入手,为他们排忧解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我们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最关键的问题是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义利观”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舍生取义”的道德要求。“义”既指公正、合理、应当的事情,又指调节、指导、规范人们道德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的原则。“利”是指各种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和现实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提倡社会主义义利观,就是要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贯穿物质利益原则,从而使大家都能做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倡义导利,为义舍利;义利统一,终生取义。当然也要抛弃那种只讲精神鼓励,不讲物质利益;只讲无私奉献,不讲个人利益;只讲我为人人,不讲人人为我的那种政治空谈的不良风气,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
把“惠及群众”作为落脚点
我们党始终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必须使群众得到实惠,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胡锦涛同志则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准则。
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来说,如何才能把“惠及群众”作为自己工作的落脚点呢?
首先,真正做到具体化。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的来说还是以“为民办事”为基点的。但真正回顾反思起来,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情况还是值得注意的。其实,如今的群众最反感那种居高临下,讲大话空话套话的工作方法,最反感那种一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开大会、作报告、发文件、搞活动的搞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惠及群众”的工作具体化。一定区别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办法,具体到每一个单位,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件事……这样“具体落实下去,统一反馈上来”,就可以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其次,真正做到经常化。作为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群众办一两件好事情还是比较容易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以往我们为群众办事比如“送温暖”活动,总是出现“节假日”接二连三地送温暖现象,凡是领导到过的地方都要带去一些钱财,送去一些“温暖”,以至造成一些群众产生“领导手中有钱,盼望领导经常过来”的心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工作没有经常化而造成的。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克服临时突击“为民办事”的现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长流水不断线,使广大群众时时刻刻都体验到党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再次,真正做到制度化。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广泛发动、让大家都来做以外,还需要用必要的工作制度去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这些制度一要符合实际,二要切实可行,三要“惠及群众”。有了制度规范,既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至于束之高阁,又可以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出台一项制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来。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