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三个不吃亏”:湖南在用人导向上的认识与实践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对干部的评价、使用和奖惩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新理念催生新变化。近年来,省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吃亏”的用人理念:“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指的是要让德才兼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推进富民强省有成效的人不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指的是要让敢闯敢干、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人不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则是要让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人不吃亏。
为了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省委将1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直接提拔到省直机关任职,同时先后引进了12名博士后来湘任职,吸引了一大批高尖端人才来湘干事创业。为了不让干实事的人吃亏,省委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和考核办法》和《市州政府领导班子实绩分析有关物质文明建设的评价要点及计分办法》,改变了“唯GDP论英雄”的做法。为了不让老实人吃亏,省委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注重选拔基层优秀干部,注重把优秀干部选派到基层,实现干部交流互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成长。“三个不吃亏”是湖南政治生态的“净化剂”,也是湖南各项工作的“推进器”。在干部工作中只有贯彻“三个不吃亏”的要求,才能做到“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提高选人用人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公信度。以“三个不吃亏”理念选任干部,有利于推动事业发展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有利于建立基层干部成长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意义十分重大。
过硬的措施确保用人导向公正。把“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根本在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于把“三个不吃亏”的精神贯穿于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实践机制当中,从制度上加以落实。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推荐出来、使用到位。把“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净化选拔任用干部的环境,让老实人有地位,使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受尊敬、受褒奖、受重用;让那些跑官要官的人得不到好处,得不到提拔,得不到重用。把“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核心在于形成民主选举的选拔任用机制。要构建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专家视点
“三个不吃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
雷国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湖南省委理论服务团特聘专家,湘潭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省委站在历史的制高点,站在时代的交汇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是湖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重大创新,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
第一,“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古今中外的当政者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这是因为人才在治乱兴国上具有决定性意义。但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都有自己的用人导向。不同的用人导向选用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造成不同的结果。总结这些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第二,“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引导人才的发展方向。用人导向就是最大的导向,用能干事的人,还是用喜欢溜须拍马的人,肯定会形成完全不同的风气。用高素质的人、干实事的人和老实人,就会引导产生更多的高素质的人、干实事的人和老实人。相反,就会出现另一番情景,另一种结果。如果出现后一种结果,就会严重妨碍党的事业,甚至亡党亡国。
第三,“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是干部人事制度重大创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在干部选任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如何把组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是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正是省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这一重大问题理论思考的重要成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创新意义不可低估。
“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的提出和初步实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它也充满期待:一是期待“三个不吃亏”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纲领,是一种具体政策,是一项过硬措施;二是期待“三个不吃亏”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三是期待将“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转化为制度平台,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因领导人注意力改变而改变;四是期待加强监督,确保“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这一用人导向,湖南干部队伍就能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就能得到充足的人才保障。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