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蓝墨水流向世界

作者:魏文彬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9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3日 04时07分10秒 编辑:redcloud

  编者按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走在全国前列。7月11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作为主讲人,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让蓝墨水流向世界”的演讲词,本刊摘录以飨读者。

 

  这片土地上有一种历史文化的磁场。

 

  我要表达一个感想:我认为,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在湖南这个地方谈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称得上是得其所哉。何出此言呢?我有几个理由。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成立时,开党元老中的宋教仁、黄兴、谭人凤等都是湖南人。其中,宋教仁还是孙中山先生特别委托的代理理事长,可惜他丰功伟业刚刚开头,便遇刺成仁。孙中山先生为他亲撰了一副诔词:“做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诔词现在就刻在常德诗墙上。常德诗墙是宋教仁先生家乡的一道著名景观,是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修建的一道诗书画艺术墙,绵延6华里,以当代名家书法写历代名家诗文,计有作品1267件,蔚为壮观。10年前,台湾的大诗人余光中先生来湖南讲学,看了常德诗墙,也题了四个字:诗国长城。

 

  说起余光中先生,我又想起他曾经说过有一句跟湖南有关的名言:“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汨罗江就在湖南,距离今天这个会场只有80公里。两千多年前,屈原流放到汨罗江,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之后怀沙自沉,于是,汨罗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头,端午祭祀也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屈原之后,湖湘大地迎来了贾谊,迎来了柳宗元,迎来了杜甫、辛弃疾,也迎来了朱熹和张栻。这些心忧天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们的血脉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到了19世纪,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一大批湖南人,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璀璨夺目的群星。

 

 

  很多人都说,湖南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磁场,一种历史文化的磁场。今天,在这个磁场讨论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家的灵感是不是更丰富一些呢?使命感是不是更强烈一些呢?

 

  一种引人注目的“湖南文化现象”

 

  除了历史的“磁场”,我觉得现实的“气场”更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

 

  湖南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其实早已开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电视台和台湾怡人传播机构合作拍摄了一系列琼瑶题材电视剧,比如《三朵花》、《六个梦》、《还珠格格》、《又见一帘幽梦》等。《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当初风靡全国甚至全球华人世界,在大陆多个城市的最高收视率达到70%,街谈巷议铺天盖地。在合作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们湖南电视人从台湾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后来几年,湖南电视在综艺娱乐节目的开发与经营上,也与台湾同行有过深入的合作。正因为如此,我们湖南的电视机构开创了大陆传媒业市场化改革的先河。2006年,我们要开办购物频道,也曾专门跑到台湾考察学习。现在,湖南的“快乐购”已经成为大陆最好的电视购物公司。

 

  台湾的客人对曾国藩的“湘军”大概不陌生。“湘军”这个概念现在仍然十分活跃。上世纪80年代湖南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被人称为“文学湘军”,90年代湖南电视火起来,又被称为“电视湘军”,现在又有好多支“湘军”活跃在文化产业领域,“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体育湘军”,这么多支“湘军”,创造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湖南文化现象”。

 

  湖南卫视是文化湘军的领军者。它的收视率和年收入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省级卫视,在中国企业品牌500强中排第129位。2008年,湖南卫视品牌价值达57.52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1.58亿元。湖南卫视在最近10年当中,多次创造了电视业界的奇迹,“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有名的文化现象。

 

  湖南有一张报纸叫《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它的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9亿元、利润4.12亿元,创历史新高。湖南出版已成为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

 

  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湖南动漫产业已占据全国动漫市场的1/5。

 

  在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133个国内著名文化产业品牌中,“湘”字号有29个,占21%。2008年,长沙还被《瞭望东方周刊》评选为全国“最具娱乐幸福感城市”,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长沙拥有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娱乐产业”。长沙的城市人口不到南京和武汉的一半,但长沙黄花机场2008年的客运吞吐量达到730万人次,远远超过这两个城市。这说明,长沙是有魅力的,是有吸引力的。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090亿元,实现增加值53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湖南省委、省政府用国际视野来谋划文化产业,确立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实行了“政治上放心,管理上放权,工作上放手”的策略。有这种发展环境,湖南文化产业自然可以轻装前进,实现急行军式的突破。

 

  力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文化地标

 

  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台湾的客人:国家已经批准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改革试验区。我的理解,它就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特区。这个特区,不再只是税收政策、审批权限上的特区,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上的特区。文化产业不耗能、不排污,不正符合“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理念吗?因此,我相信这个“特区”的建立,对于我们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早段时间,我注意到台湾政论家南方朔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两岸关系近期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喜,经贸的、金融的、三通的都渐渐搞定了,有一个没有搞定的就是文化产业。他认为,两岸文化事务上的合作要进入制度性安排。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在今天这个论坛上,我想提一个建设性的建议:湖南和台湾能不能筹划一个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呢?我认为,这个园区可以放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也可以放在风景优美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它的规模应该达到5-10平方公里;它是一个文化产业的项目基地,文化商品的生产平台;它是一个涵盖影视制作、民俗旅游、博物展览、文艺演出、会展酒店等多功能、综合性的配套平台;它是一个针对两岸文化投资人开放的、并具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创业平台;它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精神栖息场所,也是经典创意频繁迸发的文化硅谷;它要力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文化地标。

 

  当然,我今天只是提出一个设想,勾勒出一个轮廓。具体的内容,有待两岸的决策者和创业者来共同描绘。

 

  为什么提这个建议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感叹,我们的中华文明,有上游优势,没有下游优势。我这里所说的下游,指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蓝墨水的上游气象万千,蓝墨水的下游却有些暗淡和式微。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军事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将不再是国家竞争的唯一砝码,文化实力将会在竞争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竞争所凭借的,是你有没有文化产品,能不能占据别人的文化消费市场。

 

  台湾的朋友喜欢讲“愿景”这个词,我也不妨讲讲我的愿景。我的愿景是:我们这条蓝墨水的河流,一定要流向全世界。

 

  我认为,现在到了我们实现愿景的最佳时期。

 

  携手共创蓝墨水下游的万千景象

 

  我本人2000年去过一次台湾。在台湾,我走了很多地方,到处都透着一种亲近感,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特别震撼。一个是花莲的公路,那种地理上的极端,环境上的险峻,气势上的决绝,让我想到了建设者们内心的无比强大,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我的第二个震撼留在了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我徜徉在中华文化那些不朽的丰碑间,神交历史,对话古人,感念民族之伟大,敬畏历史之深邃,惊叹艺术之精湛。我当时就在感慨,曾几何时,大浪淘尽了那么多英雄豪杰和纷扰世事,唯有文化的魅影在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之后仍然是那么地超凡脱俗,让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华夏子孙都为之倾倒。

 

  从台湾归来,我不禁感慨,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联系是文化的联系,最大的亲近是文化的亲近,最大的缘分也还是文化的缘分。文化的认同,注定了我们可以携手共创蓝墨水下游的万千景象。

 

  就大陆的情况而言,我的判断是,30年的持续改革开放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文化消费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这是我们两岸文化企业的共同机遇。

 

  我们这里是蓝墨水的上游,请让我们一起,追寻着蓝墨水河流的方向,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齐心协力,浇灌培育中华文化产业的灿烂之花,献给这个并不安宁、充满冲突的世界,为纷纷扰扰的世界文明开出一泓中华文化的清流。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