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赏析
一首充满激情的颂歌
谢爱英
《白杨礼赞》最早发表在1941年3月10日重庆出版的《文艺阵地》上。这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处于最为艰苦的相持年代。日寇在华北等地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与此同时,蒋介石在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下,公然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这关系民族存亡的历史重要关头,在那没有言论自由的国民党统治的陪都,茅盾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以满怀对抗战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战斗热情,和对革命圣地的深情厚意与无比怀念,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热情歌颂了延安精神和北方农民坚强不屈的性格及挺立守卫家乡的战士的风采。几十年来,这首充满激情的颂歌一直回荡在西北高原,激荡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白杨礼赞》借物写人,托物言志,雄健优美,成功地描绘了白杨这一崭新的艺术形象,不但画意鲜明,诗情浓郁,寄寓了深刻丰富的义蕴,而且格调高昂,激情澎湃,意境深邃而雄浑,抒发了伟大时代的豪情。
文章一开篇,就以畅快的笔墨直奔主题,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把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赞美白杨树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何等的炽烈。接着,作者以西北高原为背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了粗线条勾勒。从远处看去,白杨树傲然耸立,像哨兵似的,从近处看去,白杨树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横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倒垂。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随着作者视觉镜头由远到近的移动,对白杨树由整体到局部的仔细观赏,让我们领略到了它那参天耸立的雄姿,突出了白杨树内在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不愧为顶天立地的树中伟丈夫!同时也为它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顽强的精神所折服。正是由白杨树身上体现出来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和挺拔的树中伟丈夫品质,以及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鲜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不正是两者极其相似的地方吗?也正因为这样,作者连用四个“难道”反问排比句,气势雄壮,浑然一体,让读者从树到人,再由人到精神,层层深人地进行联想升华。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进一步反衬和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并旗帜鲜明地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结尾,前后呼应,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达到由表及里、由形到神的和谐统一。
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语言既刚劲豪迈又细致优美,既丰富多彩又凝练精湛,呈现出一种清新风格,重点突出了白杨树平凡之中的伟大。并借白杨这新颖独特的形象,不仅是在赞颂白杨树,把白杨树高尚的情操、纯正的品格以及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出来;而且从白杨树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正如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所写的,“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文章也正是这样,把劲挺的白杨、坚强的哨兵、不屈的精神凝成一体,使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炽烈的情感融为一炉,兴会淋漓地赞美英姿飒爽的中华儿女,歌颂坚持斗争的抗战健儿,礼敬傲然屹立的民族精神,同时也鞭笞了反共卖国的无耻败类。在白杨的光辉形象里,凝聚着强烈的时代气息。透过它,也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火焰燃烧、如海潮腾涌的爱国激情。
- 新湘导读